三项制度的基本要求及操作规程”三项制度”的基本要求及操作规程一、 ”三项制度”的基本要求及关键环节在贯彻落实”三项制度”过程中( ”三项制度”流程图见附件 1) , 既要不折不扣地根据市委的要求去做, 又要因地制宜、 大胆创新, 特别是要把握住每一项制度的关键环节。( 一) 党组织书记每周一次接待群众制度1、 接待的主体是村、 社区”两委”班子所有成员。由于村、 社区建制调整后, 有的村、 社区人口较以前增加了很多, 而且, 有的村、 社区群众矛盾较多, 因此, 仅靠书记一人接待, 显然不符合实际。在今后的接待工作中, 除书记接待外, 接待主体须拓展到村、 社区”两委”班子中其它成员, 这样, 接待主体从原来的 1 人增加到现在的 7 人以上( 全市每个村、 社区”两委”班子成员平均有 7-8 人) 。2、 接待的时间要全天候。一是书记必须固定接待的时间, 而且是每周必须有一天。二是除书记接待的这一天外, 每周的其它四天时间, 轮流安排其余”两委”班子成员, 而且, 每人接待的时间也是一个整天( 拆迁任务重、 群众矛盾特别多的村、 社区, 周末两天要安排轮流值班) 。因此, 除书记每周固定一天有接待任务外, 其它”两委”班子成员间隔一周或两周( 班子成员多的有可能间隔三周) 才有一次接待。当然, 在实际工作中, 有的村、 社区”两委”班子成员有可能天天在接待、 随时在接待群众的来信来访, 需注意的是: 在固定的地点、 对外公布的时间内, 必须要保证这一天该同志在接待岗位上从事接待工作, 至于在其它地点、 时间, 鼓舞随时随地接待群众, 倾听她们的意见建议和表示各种诉求。3、 接待的地点既固定又灵活。一是每天明确了有接待任务的那个同志, 必须在固定地点接待, 建有村级公共服务中心、 社区”红岩家园”党员服务中心等公共场所的, 把其中一间屋设立为”书记接待室”, 就在”书记接待室”中从事接待工作; 对于还没有建起公共活动场所的村( 社区) , 就在对外公布的接待地点( 如班子成员家里或其它租借场所) , 从事接待工作。二是对于其它时间的接待, 接待地点能够在家里、 路上、 院坝上、 田边地角、 车船上、 集镇上、 小区里等, 群众认为能够向你反映情况的地点, 就是你的接待地点, 这样, 接待地点就不受局限, 能够灵活掌握。4、 接待方式上能够灵活多样。一般有四种方式: 一是本人亲自反映情况的, 实行面对面的接待。二是经过对外公布的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