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麦主产区的分布(18页)Good is good, but better carries it.精益求精,善益求善。中国小麦主产区的分布中国小麦栽培学》曾将全国小麦划分为北方冬麦区、南方冬麦区和春麦区 3 个主区和东北春麦、北部春麦、西北春麦、新疆冬春麦、青藏春冬麦、北部冬麦、黄淮冬麦、长江中下游冬麦、西南冬麦、华南冬麦 10 个亚区。三个主区:1.春小麦区:长城以北、岷山、大雪山以西地区。处在高寒或干冷地带,冬季严寒;无霜期短促,常在 200 天以下,栽培制度绝大部分是一年一熟。2.北方冬小麦区:长城以南,六盘山以东,秦淮以北地区。是全国最大的小麦集中产区和消费区,播种面积和总产量约占全国 2/3。一般实行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仅北部长城沿线两侧地带为冬、春麦混合的过渡地带。冬小麦是越冬作物,种植冬麦与其他粮食作物矛盾较少,因此能减少冬闲地面积,扩大夏种面积,增加粮食总产量。3.南方冬小麦区:在秦淮以南、折多山以东,播种面积和总产量约占全国 30%左右。由于本区人民多以稻米为主要口粮,因此,小麦的商品率较高,是我国商品小麦重要产区。十个亚区:1.东北春麦区:包括黑、吉两省全部,辽宁省除南部沿海地区以外的大部以及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全区小麦面积及总产量均接近全国的 8%左右,约占全国春小麦面积和总产量的 47%及 50%,故为春小麦主要产区,其中以黑龙江省为主。本区地势西北高而东南低,土壤以黑钙土为主,土层深厚,土质肥沃。全区属大陆性气候,气温偏低,热量不足,冬夏温差极大。本区小麦品种属春性,对光照反应敏感,生育期短,多在 90 天左右。病害以根腐病、锈病、赤霉病为主,丛矮病和全蚀病也有发生。种植制度一年一熟,4 月中旬播种,7 月 20 日前后成熟。全区除对各类病害及时防治外,东部排涝防湿;北部防除杂草;西部兴修水利,采纳少深翻,多深松,少耕、免耕等防风固沙和减少蒸发的耕作技术,均为小麦增产的主要措施。据温度、降水量,又可将本区分为北部高寒、东部湿润和西部干旱 3 个副区。2.北部春麦区:本区地处大兴安岭以西,长城以北,西至内蒙古自治区的伊克昭盟和巴彦淖尔盟,北邻蒙古人民共和国。全区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主,并包括河北、陕西两省长城以北地区及山西省北部。全区小麦种植面积及总产量分别占全国的 3%和 1%左右,约为全区粮食作物面积的 20%。小麦平均单位面积产量在全国各麦区中为最低,且进展很不平衡;西部河套灌区的伊克昭盟、巴彦淖尔盟等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