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产业化的利弊及其影响(5 页)Good is good, but better carries it.精益求精,善益求善。中国教育产业化的利弊及其影响内容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教育行业的体制改革逐渐成为热门话题,教育产业化的利弊争论一直在继续。一方面产业化的教育有效解决了资金投入力度不足的问题,但另一方面其市场机制的过分引入又偏离了教育行业特有的本质,本文从利弊两方面探讨教育产业化,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关键词: 市场机制 资源有效利用 公共产品 非经济效益正文:一 我国的教育现状及困境1总的来说,由于受原计划经济体制和苏联教育体制与模式的影响以及在深层次上我国文化传统的内在作用,我国教育管理体制基本上实行的是国家集中计划、政府直接管理的体制。在现有的市场经济体制下,原有的教育管理体制已不能适应社会、经济的进展。㈠ 资金投入力度不足根据世界有关标准,当一个国家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 300、500、600美元时,他们的平均教育预算应分别占到国内生产总值的 3.2%、3.5%、4%。但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提供的数字,1994 年在 100 多个国家和地区公共教育占国民生产总值的百分比中,中中国仅为 2.2%;世界平均水平为 5.2%;就连一般进展中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也分别为 3.9%和 3.0%。我国以占世界公共教育经费总数 1.4%的财力,支撑着占世界学历教育人口 22.9%的庞大教育体系。仅仅依靠政府财政投入,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都难以解决教育供求的矛1刘勃言,梁志勇:《对我国高等教育产业化的现实思考》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25 盾。这也是教育产业化的一个必要性所在,显然只靠财政支撑的教育供给是远远不够的。②教育投资结构不合理我国自 70 年代以来,高等教育急剧扩大,初等教育相对萎缩。高等教育在有限的财政教育拨款中超过 20%,不仅高于进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而且高于发达国家的水平。但从使用效率看,高等教育规模有限,毛入学率仅为 5%,远远低于国际水平。另一方面,高等教育的单位投入显然高于初等教育的单位投入,而初等教育的普遍性及其不可预测的附加效益使得做好初等教育对提高整个国家人民素养有更大的效益。所以从社会效益来看,我们国家的教育投资结构是不合理的。③财政预算体制影响教育进展2我国的基础教育原则上由地方负责,分级管理,义务教育在财政支付方面实际上由县、乡政府负担。但国家并没有实际的财税政策支持,以增加县、乡政府相应的财政支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