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化模式选择 一、社会全面进展的现代化战略目标 十六大报告指出,13 年来的实践经验证明,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率领全党全国人民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的新征途中,适应跨世纪进展的客观要求,提出要把实现社会全面进步作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战略目标。 1992 年江泽民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指出:“我们要在九十年代把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在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会议中明确规定:“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进展、全面进步的社会,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进展的事业。”在党的十五大上,社会全面进展的思想被明确强调为大会的主题和任务。2025 年 7月 1 日,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除进一步重申“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进展、全面进步的社会”外,进一步提出“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时又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养的提高,也就是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进展。”[1]江泽民在十六大报告中更加明确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同时明晰了小康内涵:“经济更加进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这就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理论具有了更为丰满的内容。 1.经济、政治、文化现代化全面进展 十六大报告指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现代化目标就是要追求物质、政治精神和生态文明的共同进展。”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立足于中国社会的长远进展,为了实现“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总目标,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战略的高度,提出了必须实现“社会全面进步”的新思想,明确指出现代化的内容是经济、政治、文化“三位一体”的全面现代化。江泽民还指出,既促进经济的进展,又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这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我们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项事业,“是相互协调和全面进展的事业,不但经济建设要上去,人民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素养和社会秩序、社会风气都要搞好,这样才能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和社会文明的全面进展”[2]。 第一,中国现代化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经济现代化。中国的现代化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经济、政治、文化和国防等社会的各个领域,但其中心和基础是经济建设。江泽民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经济现代化是现代化的中心任务,必须坚定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