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5页)Good is good, but better carries it.精益求精,善益求善。论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一、前言30 余年高速增长波澜起伏,我国经济的增长也付出了不可忽视的代价,结构失衡、产能过剩、效益低下、环境污染等,便是其中最显著者。如此等等,使得中国百姓享受到的经济增长成果大打折扣,福利水平和生活质量更难得到与 GDP 增长率同步的提升。因此,转变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已是刻不容缓。二、我国经济进展现状及转变的必要性就产业结构而言,经过 30 余年的进展,我国第二产业已趋饱和,劳动力和资源开始向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转移。然而,据讨论显示,中国服务业的劳动生产率远远低于制造业。基于这样的差异,当越来越多的劳动力和资源从制造业转移到服务业之时,中国经济整体的劳动生产率必将下降,由之决定的经济增长速度也必定下滑。就生产要素而言,从劳动力来看,在过去 30 余年中,每年高达 1000 万人的劳动投入增长,是支撑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主要因素。但是,随着转移人口日趋下降,随着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劳动投入的增长率将趋下降,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也将长期并存。从资本投入来看,过去 30 余年,中国的资本投入增长率是逐年提高的,然而,近年来,无通货膨胀的资本投入亦呈逐渐下降之势。技术进步的动态仍然令我们失望。资本回报率低、技术进步缓慢,一直是我国经济的痼疾,至今没有显著变化。总之,劳动力和资本投入增长率下降,技术进步缓慢,这三个因素叠加,导致未来我国的经济增长率将趋于下降。就投入产出而言,效率较低:从投入看,以 GDP 来衡量,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为此付出的代价也极为巨大。长期以来,我们的经济增长主要是依靠高投资以及净出口支撑着的。假如把生态环境等外部影响也视为“投入”,我们为增长付出的成本更高----生态退化与环境污染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从产出看,我国产能过剩形势日趋严峻,传统产业的产能大面积过剩,就是新兴产业,产能过剩的增长势头也令人担忧。据统计显示,当前我国产能利用率平均已低于 80%,有些产业甚至低至 70%。根据 85%~90%系正常水平的国际标准,我国目前的产能利用率已接近危险水平,有的行业已进入破产的境地。应当说,产能过剩已经严重阻碍经济健康进展。另外,近年来,在增长至上的激励机制下,各地对增加投入普遍高度重视,但很少顾及产出的数量和质量,更忽略了投入和产出之间的效益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