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音乐史考题(5页)Good is good, but better carries it.精益求精,善益求善。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名词解释,简述题,论述题,填空题)名词解释沈心工:原名沈庆鸿,字叔逵,笔名心工,上海市人。我国近代学堂乐歌的主要作者,著名的音乐教育家.早年留学日本。回国后一直从事音乐教育,是我国学堂乐歌的最早编写者,作品有《学校唱歌集》等。1947 年病逝于上海。北京大学音乐讨论会:中国音乐社团。前身为北京大学音乐团。不久改名北京大学音乐会,1919 年 1 月在此基础上成立了北京大学音乐讨论会,由校长蔡元培任会长。创刊《音乐杂志》。1922 年 12 月,在音乐讨论会基础上成立了北京大学附设音乐传习所,该会遂告结束。它既培育了一定数量的演唱、演奏人才和音乐老师,又活跃了当时的社会音乐生活,起到了开创社会新风和推行社会音乐教育的良好作用。王光祈:20 世纪 20 年代音乐学家,社会活动家。我国现代音乐学的奠基人,开东方民族音乐之先河。他讨论音乐是希望达到音乐救国的目的。他是最早运用比较科学的方法进行音乐理论讨论的音乐家。著有《欧洲音乐进化论》《论中国古典歌剧》等。左翼音乐运动:是 20 世纪 30 年代中国左翼文化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左翼音乐工作者为骨干并团结爱国民主音乐力量的无产阶级革命音乐运动。由于“左翼音乐运动”的兴起和进展,造就了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第一支自觉接受无产阶级政党领导的革命音乐队伍,在革命歌曲创作和群众歌咏运动的发动组织方面,制造了丰硕的成果和成功的经验,对中国新音乐文化的建设具有深远的影响。学院派:是“国立音专”的代称。其本义概念应指以我国最高音乐学府为核心的音乐流派。其基本特征是:一、理论作曲或音乐表演均经由正规、系统、严格的专业训练;二、名教授云集;三、优异成果(音乐创作或理论讨论)叠出;四、具有相同或相似的美学理念(如重视音乐的艺术性和强调作品的艺术质量);五、影响乃至领导音乐时代潮流。因此,学院派是一个国家音乐文化高度进展的标志。救亡派:其产生标志着“九一八”事变后,抗日救亡歌咏运动高潮时期的来临。 “救亡派”的实质概念是指以创作救亡歌曲作为其使命和生命的音乐家群体。代表音乐家:聂耳,任光,吕骥,张曙,麦新,孟波,张寒晖。代表作品:《大刀进行曲》《游击队歌》《松花江上》。任光:作曲家。其代表作品有歌曲《渔光曲》、《打回老家去》,民族器乐曲《彩云追月》,歌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