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苏区财政监管体会 由赣南、闽西为主构成的中央苏区是共产党统一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而逐步进展建成的根据地,是全国苏维埃运动的中心区域。 一、中央苏区财政的进展历程 从我党在中央苏区局部执政时期的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构成、方式及其变化来分析,中央苏区财政可划分成建立、统一财政前和统一财政后三个阶段: 建立阶段 中央苏区财政的建立是承接了井冈山时期的财政模式,其主要特征:首先是在总结打茶陵的经验基础上,以“打土豪筹款子”等向剥削者夺取为主要财政收入来源。其次是土地革命促进生产进展,开始按粮食和茶油等农产品的百分比征收土地税。三是建立军需工业。四是在支出方面,军队内部实行经济民主和供给制。红军刚到赣南之初,中央苏区财政的建立初期基本上依此进行,只是在财政方面提出“累进税法,最为适用;苛捐杂税,扫除洁净”的政策,而当时根据地正在开辟,土地有待分配,工商业尚待恢复,未征收有关税目。坚持了以前方供给后方,解决财政问题的方针。 统一财政前阶段 随着土地革命的深化和中央苏区的巩固,财政工作由边作战边筹款为主,逐渐转入多元化,如 1930 年 3 月 25 日,闽西第一次工农兵会议通过的《财政问题决议》要求“一切税收以县为单位,由县政府统一征收,各区乡政府机关经费,概由县政府发给,肃清以前滥行收支的流弊。各县政府机关经费,应根据规定等级制定预算,由县政府汇合提出县代表大会通过。”此后,虽然受立三路线干扰,财政工作受到影响,但总体说来,财政机关一方坚持以向剥削阶级筹款为主,辅之以开征税收,紧急战时筹钱、筹粮、筹布等多渠道筹措收入。另一方面,实行切实有效的节约等措施,如 1931 年 11 月 17 日江西省苏维埃政府发布紧急通令秘字第一号《迅速集中经济节约费用应对阶级决战》中规定了“迅速集中现金六十万元……实行绝对统一办法,各级政府必须将所存的现款数目立即报告……除留一个月办公费外,不准扣留分文经济。节约杂费并尽量减少办公费”等,为粉碎敌人一、二、三次“围剿”提供了物质保障。 统一财政后阶段 三次反“围剿”战争胜利后,赣南闽西连成为一片,形成了面积五万平方公里,人口超 250 万的广阔区域,在此基础上,在 1931 年 11 月 7 日成立了中央工农民主政府。1932 年,财政部通过实行自上而下建立财政系统、统一税收、统一收支、建立统一的会计制度、预决算制度和国库制度等手段,完成了统一财政工作。此后,中央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