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肝硬化临床路径一、乙型肝炎肝硬化临床路径标准(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硬变,乙型、乙肝后肝硬 化、乙肝后肝硬化合并庚肝感染、乙肝后肝硬化戊庚肝感染、 乙丙肝炎后肝硬化戊庚肝 感 染 、 乙 丙 丁 肝 炎 后 肝 硬 化 庚 肝 感 染 (ICD-10 : K74.6X3 、 K74.6X023 、 K74.6X024 、K74.6X026、K74.6X038、K74.6X039、K74.6X040)。(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消化系统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 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5 年),《有用内科学》(第 12 版《肝 硬化诊治指南》(中华肝脏病杂志,2025 年,11 月)肝硬化代 偿期诊断标准(符合下列4 条之一):1. 组织学符合肝硬化诊断。乙肝病毒标志物阳性。2. 内镜显示食管胃静脉曲张或消化道异位静脉曲张, 除外非肝硬化性门静脉高压。3. B 超、LSM 或 CT 等影像学检查提示肝硬化或门静脉高压 特征:如脾大、门静脉>1. 3 cm, LSM 测定符合不同病因的肝 硬化诊断界值4. 无组织学、内镜或影像学检查者,以下检查指标异常提 示存在肝硬化(需符合 4 条中 2 条):① PLT<1X109 /L,且无 其他原因可以解释;②血清 ALB<35 g/L,排除营养不良或肾 脏疾病等其他原因;③ INR>1.3或 PT 延长(停用溶栓或抗凝药 7 d 以上);④ AST/PLT 比率指数(APRI):成人 APR[评分>2”“。 需注意降酶药物等因素对 APRI 的影响。(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消化系统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 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5 年),《有用内科学》(第 12 版《肝 硬化诊治指南》(中华肝脏病杂志,2025 年,11 月)1.病因治疗(抗乙肝病毒、戒酒、停用有损肝功的药物等)。2.一般治疗(休息、控制水和钠盐的摄入)。3.抗炎抗纤维化治疗无法明确病因的或对充分病因治疗后肝脏炎症和/或肝纤 维化仍然存在或进展的患者,可考虑给予抗炎抗肝纤维化的治 疗。4.预防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一级预防)(四)标准住院日:为 9〜10 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硬变,乙型、乙 肝后肝硬化、乙肝后肝硬化合并庚肝感染、乙肝后肝硬化戊庚 肝感染、乙丙肝炎后 肝 硬 化 戊 庚 肝 感 染 、 乙 丙 丁 肝 炎 后 肝 硬 化 庚 肝 感 染 ( ICD-10: K74.6x3、K74.6x023、K74.6x024、 K74.6x026、K74.6x038、K74.6x039、K74.6x0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