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的太平天国史讨论(之一) 【 正 文】 太平天国史讨论至今已持续了大半个世纪。太平天国败亡后,清方曾从宣扬“皇清武功”的角度,陆续刊行了《钦定剿平粤匪方略》、《平定粤寇纪略》、《湘军志》等公私着述,片断、歪曲地记述了这段历史。除此之外,民间谈论太平天国始终是一件禁事。直到 20 世纪初的辛亥革命前夕,这一禁区才被打破。 开拓和初始时期 1904 年、1906 年,汉公《太平天国战史》前、中两编相继在东京出版;1908 年,黄世仲《洪秀全演义》在香港问世。两书都对太平天国进行了重新评价,在海内外流传甚广,反响强烈。不过,它们均属兴汉反满之类的秘密宣传品,还谈不上是严格意义上的学术讨论。《太平天国战史》的封面便兼题“汉族流血书之一”。孙中山先生在序言中赞许该书“扬皇汉之武功,举从前秽史一澄清其奸,俾读者识太平朝之所以异于朱明,汉家谋恢复者不可谓无人”,并称为太平天国“一代信史”。事实上,该书内容大多出于杜撰,与史实有很大出入。革命党人甚至直接假托太平天国人物之名来宣传反清革命,例如,《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遗诗》25 首于 1906 年在上海秘密刊行,传诵一时,内有 20 首诗系南社成员高旭“以一夕之力成之”,“供激发民气之用”。 进入民国以后,洪秀全等人被正式尊崇为民族革命运动的先驱,民间谈论太平天国不但不再是禁忌,相反已蔚然成风。太平天国史讨论这才正式揭开了序幕,相继有多种论着问世。其中,凌善清《太平天国野史》、李法章《太平天国志》、王钟麒《太平天国革命史》偏重于叙事,李一尘《太平天国革命运动史》、张霄鸣《太平天国革命史》侧重于理论分析。上述着作虽有开拓之功,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缺陷,即所参引的真实文献资料极为贫乏,导致史事真伪混杂,讹误甚多。至于最早问世的《太平天国战纪》,则纯属迎合时尚的赝鼎。据编撰者罗d ū n@①@②自述,该书是据北王韦昌辉嫡子韦以成所着《天国志》改写而成,而韦以成其人其书实际上均系罗氏所杜撰。 由于太平天国文献和文书)早已被清政府禁毁殆尽,此时国内已不易搜求,而一些文人和书贾为弋名或牟利计,向壁虚构了大量的太平天国文献和文物,遂使刚刚起步的太平天国史讨论受到很大制约。所幸的是,海外的一些图书馆仍收藏有大量的太平天国文献。于是,国内业已失传的许多太平天国文献,陆续由中国学者在海外发现并传回国内。 1915 年,日本学者稻叶岩吉撰、但焘译《清朝全史》由中华书局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