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设备管理、安装、运输、应急方案1、项目备货供货方案1.1 备货方案作为供货采购项目的重要环节,备货作业包括两个基本内容,即 组织货源和储存货物。组织货源组织货源又称为筹集货物或采购货物。是配送中心开展后续配送 业务活动的龙头。组织货源包括以下步骤。(1) 制定货源需求计划:根据客户的配送需求,制定货源需求计 划,包括货物的品种、数量、规格、进货时间等。(2) 选择供应商:对供应商的资格、供应商的能力等进行评价, 选择合适的供应商。(3) 发出采购订单:供应商确定后,向供应商发出来购订单,签 订购货合同。(4) 商品入库验收:对供应商运达的货物进行验收,以确保购进 产品的数量和质量。(5) 评价货源组织工作:对整个货源组织工作进行评价,不断进 行改进,同时与满足企业要求的供应商建立长期的联系。影响配送中心组织货源的因素很多,包括配送中心的类型、规模, 能够接受的进货成本,购进产品的种类、产地、数量及具体备货人员 的能力,等等。备货人员要不断适应经济进展的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理念,调整备货方式,为企业寻找到合适的供应商,组织好货源。储存货物储存货物是配送中心组织完货源之后完成进货活动的延续,在配 送中心、,适量的库存可保证客户的需求,使配送工作得以顺利进行。配送中心的货物储存有两种表现形态。一是临时储存,即根据分 配货作业的要求,在拣选场地储存少量的货物;二是储备形态,即按 照一定时期配送活动的要求和货源到货周期有计划地储备商品。储备 形态是使配送持续运作的资源保证,其储备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配 送的整体效果,通常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合理的储存数量。合理的储存数量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根据企业具体经营情况、 为了保证配送业务正常进行所制定的合理的储存标准。确定合理的储 存数量要考虑客户的需求量、配送中心的条件、配送周期、配送过程 的需要及配送企业的管理水平等因素的影响作用。储存数量由常常储存和保险储存两部分构成,常常储存是指配送 中心为了满足日常配送需要的商品储存;保险储存是为了防止因商品 需求变动而造成影响,避开商品脱销,保证连续不间断地配送而建立 的储存。两种储存量的确定,要在考虑各种影响因素的基础上运用科 学的方法计算得出。(2)合理的储存结构。储存结构是指不同品种、规格的商品之间储存数量的比例关系。 由于配送中心、需要配送的商品品种多、数量大,特别是大型的综合配 送中心、,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