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 课时25 忆读书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课前导入 上节课我们围绕“忆”梳理了作者不同时期读书的经历以及好书的标准。这节课让我们接着学习《忆读书》。请同学们利用上节课归纳出的梳理信息的方法,梳理出作者的读书方法。品读鉴赏 此后,我拿起一本《三国演义》,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了起来,居然越看越明白。 比如说看了精彩的《西游记》就会丢下烦琐的《封神榜》,看了人物栩栩如生的《水浒传》就不会看索然无味的《荡寇志》。一知半解地读比较着读 《红楼梦》是我在十二三岁时看的,……还是到了中年以后再拿起这部书看时,才尝到……反复读 我自 1980 年到日本访问回来后,即因腿伤闭门不出……比如说看了精彩的《西游记》就会丢下烦琐的《封神榜》,……对于现代的文艺作品,那些写得朦朦胧胧的、堆砌了许多华丽词句的、无病而呻的文字,我一看就从脑中抹去。但是那些满带着真情实感、十分质朴浅显的篇章,哪怕只有几百上千字,也往往使我心动神移,不能自已!挑选着读 作者七岁时对《三国演义》是一知半解地读;读《水浒传》《荡寇志》是比较着读;《红楼梦》在十二三岁读过,到中年又读,是反复读; 1980 年后读“万卷书”,是挑选着读,比较着读。读 书 方 法你是否赞成作者“一知半解”的读书方法?和同学讨论,说明理由。 (课后习题第 3题)赞同。读书是一个由浅入深、由一知半解到读懂的过程,尽管读的过程中有些生字不会读,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对整本书的理解。这样阅读,我们可以尽早接触更多书籍,提高阅读速度,积累阅读量。不赞同。不认识的字我们可以查字典,阅读时,应尽量提高阅读质量,只有这样严格要求自己,把书读精、读透,才能有更多收获。请同学们结合生活经验思考:你有没有用过这些读书方法?你自己还有哪些读书方法?我最喜欢读《西游记》,已经反复读过三遍了,越读越有意思。放假的时候,爸爸带我到书店,我会挑选自己喜欢的书看。我读书时还会把好词好句摘抄下来。妈妈说读书不能一知半解,所以读书时,我总是要弄清楚每一步的意思。语文课上我们常用的读书方法还有边读边批注、边读边想象画面、读写结合、猜读等。默读课文,思考:在作者的笔下,读书的好处有哪些呢?在文中画出来。2. 从读书中我还得到了做人处世要独立思考的大道理, 这都是从修身课本中得不到的。3. 我每天都会得到许多书刊,知道了许多事情,也认 识了许多人物。同时,书看多了,我也会挑选、比 较。1. 我永远感到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