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资产经营考核管理办法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加强代管企业经营管理,不断提高经济效益,改善财务状况,促进可持续进展,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资产经营考核管理是省公司履行代管责任,对代管企业资产经营预算实施依法法律规范管理,防范经营风险的重要方式。第三条 资产经营预算实行一级计划,两级考核,三级管理的原则。一级计划即省主管部门统一向企业下达资产经营预算;两级考核即省级部门将各有关企业资产经营预算指标汇总,考核市主管部门,各市级部门考核下属企业;三级管理即省、市、县企业根据各自的职责实施管理。第二章 资产经营预算指标第五条 资产经营预算指标分为考核指标和控制指标,根据企业改造资金统贷统还的实际情况,考核指标采纳经营利润、资本性支出最高限额、应收款余额、长短期借款减少额、成本进项税率、农村低压电网维护费累计余额;控制指标采纳折旧、修理费支出额、业务招待费支出最高限额、职工福利费支出最高限额、对外投资、对外担保额。第六条 考核指标(一)经营利润:经营利润是指企业的期末利润总额加上固定资产提取的折旧。(二)资本性支出最高限额:资本性支出最高限额是指企业原存量资产上年提取的折旧,减去其折旧的 50%偿还本企业原存量长短期借款本金,加上上年经营利润,减去上年应交所得税后的额度。(三)应收款余额:应收款余额是指期末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预付账款余额之和。(四)长短期借款减少额:长短期借款减少额是指代管企业原存量长短期借款额当年还本额。还本额的确定原则上按上年原存量资产折旧的 50%,经营效益好的企业,可用部分税后利润还贷。(五)成本进项税率:成本进项税率是指当年进项税额与当年生产成本、工程成本、其他业务支出成本之比,乘上 100%。第七条 控制指标(一)折旧:折旧是指企业必须根据规定的分类折旧率计提折旧,不能多提或少提折旧。(二)修理费支出额:修理费支出额是指企业的固定资产大修理支出。固定资产大修理支出必须同时符合下列两项条件:1、修理支出达到取得固定资产时的计税基础 50%以上;2、修理后固定资产使用年限延长两年以上。符合上述条件的固定资产大修理支出,企业上报市直属部门审核,由直属部门上报省主管部门审批。(四)业务招待费支出最高限额:企业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有关的业务招待费支出,税前扣除额最高不得超过当年销售收入的 5‰,业务招待费支出最高限额=允许税前扣除额/60%。(五)职工福利费支出最高限额: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