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代的老师角色的转换与老师信息素养的培育 江西省分宜二中 帅莉[内容摘要] 老师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动力,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居于主导地位。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发表的教育报告中所指出的:“我们无论怎样强调教学质量也即老师质量的重要性都不过分……。在传授人类积累的自然知识方面以及在开发人类制造力方面,老师始终是主要的责任者,始终起主导作用……。”没有老师的转变,没有老师信息素养的培育和提高,就不可能有真正的信息素养教育,当然也不可能培育和提高中小学生的信息素养。[关键字] 信息时代 角色转换 信息素养 一.信息时代的老师角色的转换知识经济、信息时代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以计算机及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信息时代,网络化学习成为人们获得信息与知识的主要途径。由于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迅猛进展,学习的环境和手段正在发生着新的变化,老师不再是知识的垄断者和发布者,学生也不再是知识的接受者和“容器”,知识猎取的多元化使得学生可以通过各种途径猎取知识和信息。在这种新情况下,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信息时代对人才培育的要求。传统的老师角色已不能适应形势进展的需要,因此老师首先要实现自身角色的转换,才能适应信息时代教育进展的根本要求。老师角色转换主要表现在 4 个方面: 第一,文化知识的传播者转变为学习方法的指导者。随着信息技术的进展,知识更新速度加快,学习者通过网络就可便捷快速地获得所需要的各方面的知识,个体的进展水平将越来越取决于不断利用信息、培育自我学习和自我教育的能力。信息化时代学生从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地获得知识,老师不再是文化知识传播的中介,而是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者。通过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他们猎取信息的能力,以及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快速高效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教材执行者转变为课程教学讨论者。传统教学中,国家统一编写教材法律规范老师对学生的知识传授。信息时代老师是课程开发和教学讨论的主体,运用现代化手段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开拓多媒体教学空间;编制教学软件,促进课程向地方化、校本化、个性化、综合化方面进展,实现课程教学综合化和知识的融会贯穿;主动投身课程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的理论讨论与实践探究,提高信息时代课程教学理论的讨论水平。 第三,学生品德培育者转变为未来生活设计者。信息时代学生的学习活动成为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信息化学习丰富了学生品德进展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