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如何提高数学思维能力运用比较辨认,启迪同学思维想象 如在教学了数的整除的知识后,我出示了这样一道例题:一个大于 10 的数,被 6 除余 4,被 8 除余 2,被 9 除余 1,这个最小是几?应该说这道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同学求解会感到无从下手,这时,我出示了这样一题比较题:一个数被 6 除余 10,被 8除余 10,被 9 除余 10,这个数最小是几? 这道题同学很快能求出答案:这个数即是 6、8 和 9 的最小公倍数多 10,6、8 和 9 的最小公倍数为 72,因此这个数为:72+10=82;然后我引导同学将上面一道例题与这道比较题进行比较和思索,同学很快知道,上道题只要假设被 6 除少商 1 余数即为 10,被 8 除少商 1 余数也为 10、被 9 除时少商 1 余数也为10,因此可迅速求得这个数只要减去 10,就同时能被 6、8 和 9整除,而 6、8 和 9 的最小公倍数为 72,因此这个数为:72+10=82 。这样通过让同学展开联想和比较,不但可以提升同学的想象能力,同时也能提升同学的革新思维能力。 通过分析归纳,培育同学革新思维 又如在教学完了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后,我要求同学归纳出一个能概括各个平面图形面积计算的公式,我让同学进行讨论,经过讨论,同学们归纳出,在小学阶段学过的面积公式都可以用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来进行概括,因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上底 +下底)高 2 。而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上底和下底相等 即可将这公式变成:底(长、边长)高(宽、边长)22 = 底(长、边长)高(宽、边长);又因为将圆面积公式是依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来的,因此,梯形的面积公式对圆也同样适用;当梯形的上底是零时,即梯形成了一个三角形,这时梯形的面积公式成了:底高 2 。这即成了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这样,不仅使同学能熟练掌握已学过的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同时,也培育和提升了同学的革新能力。 2 数学思维锻炼一 讲清概念,建立同学思维的整体性 数学概念是抽象的、严谨的、系统的,而小同学的心理特点则是容易理解和接受具体直观的感性知识。因此,我们在教学之始应该在数学与生活之间搭建起联系的桥梁,提供丰富典型、全面的感知材料,千方百计地充实同学的感性材料。概念引入的途径是多样的,可以通过直观引入,也可以从情境设疑和同学的生活实际引入。〔老师〕在〔制定〕具体情境时,切忌单刀直入,全盘托出,而是应该依据小同学的年龄特征,紧密地联系同学已有的知识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