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废水处理技术进度摘要:目前,我国沿海大部分地区存在富营养化,养殖废水的大规模排放导致局部海区 N、P 含量进一步升高,成为赤潮爆发的主要诱因之一。水质污染反过来也制约着水产养殖业的进展。如何能够做到水产养殖业的增产不增污,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也是水产养殖业长期健康进展的方向。本文从物理化学法、生物法、人工湿地法等不同废水治理方式入手,分类阐述水产养殖业废水处理的主要技术进度情况。关键词:养殖废水;处理技术;物理法;生物化学法1 水产养殖废水污染物组成养殖水体中的污染物主要有:有机物、氨氮、亚硝酸盐、硝酸盐、磷等。其特点主要有:水量大,污染物种类较少而含量变化小等特点,污染物主要为有机物和氮、磷等营养盐,大部分水产养殖废水属于微污染水,污染负荷相对比较低,处理也比较容易,有些养殖废水甚至不需要物理化学处理,而直接采纳生物法处理即可满足排放要求。1.1 有机物水环境中有机物含量过高容易造成水质恶化,在有机物分解时将会极大的消耗溶解氧。水产养殖废水有机物主要来自未被鱼虾蟹等利用的残饵和养殖水产品的排泄物。1.2 氮氨氮:当水体中 TN 的浓度超过 0.5mg/L 时,对鱼类有毒害作用。水体中的氨氮包括非离子氨氮(NH3-N)和离子氨氮(NH4+-N),其中 NH3-N 的毒性很强,其浓度在 0.02-0.05mg/L 之间时,就会使水产品降低免疫力,导致水产品疾病甚至死亡。养殖废水中的氨氮主要来源于饲料残饵、水产品的排泄物、死亡并腐化的植物以及池底沉积物的氨化分解形成的物质。硝态氮:硝态氮主要包括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硝酸盐对水生生物毒害作用较小,亚硝酸盐对水生生物的危害特别大,因为亚硝酸盐会把亚铁血红蛋白氧化成为不具备运输氧气功能的高铁血红蛋白,氧气不能正常运输,造成缺氧。亚硝酸盐是硝化菌分解氨化养殖水体中的饵料和粪便转化而成,是养殖污水中污染物的中间产物,很不稳定。硝酸盐是含氮有机物经过无机化作用的最终阶段的产物,在有氧的条件下,亚硝酸盐可以氧化成硝酸盐,在无氧的条件下,硝酸盐可以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转化成亚硝酸盐。1.3 磷饲料中的磷的含量都很高,但是养殖水产品只能吸收很少的一部分,约 17.4%,绝大部分的磷被排放到附近水域,导致了富营养化。水体中的磷主要来源于饲料残饵,磷是鱼类的鱼鳞和骨骼的的必须的营养成分。1.4 总悬浮颗粒物TSS 包括直径在 1~100μm 之间的悬浮于水体中的非沉淀悬浮物和直径大于 100μm 的悬浮物可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