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废物产生单位应急预案编制指南1、应急预案简介1.1 应急预案编制目的应急预案应当着眼于最大限度降低因火灾、爆炸或其他意外的突发或非突发状况导致的危险废物或危险废物组分泄漏到空气、土壤或水体中而产生的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危害。1.2 应急预案适用范围明确应急预案的适用范围。一般应针对各个危险废物产生设施所在场所分别制定应急预案;并细化到各个生产班组、生产岗位和人员。1.3 应急预案文本管理及修订明确应急预案在单位内的发放范围。如规定在每个场所至少存放一份完整的应急预案副本,在每个相关设施或设备点至少存放一份简洁明确的应急响应程序图或行动表。对外发放的,应排列出获得应急预案副本的外单位(如上级主管部门、地方政府主管部门和有关外部应急/救援力量)名单。2、单位基本情况及周围环境综述本节的作用是让各方应急力量(包括外部应急/救援力量)事先熟悉和掌握单位的基本情况及周边环境的有关情况,以利于保证应急行动的顺利开展。2.1 单位基本情况。如:(1)单位基本情况概述。包括本单位及危险废物产生场所(危险废物产生设施所在地)的地址/地理位置、经济性质、从业人数、隶属关系、危险废物产生的种类和规模等相关内容。(2)单位的空间格局。包括本单位及危险废物产生场所的厂区布置、主要道路、疏散通道、紧急集合区等(可附图)。(3)单位人员。包括本单位及危险废物产生场所人员的构成、数量和在生产区域的分布情况等。在介绍单位人员情况时,可以根据与危险废物接触的紧密程度来划分单位人员类别,以便于管理和应急沟通。2.2 危险废物及其产生设施基本情况。如:(1)所产生主要危险废物情况。包括危险废物的种类、数量、形态、特性、主要危害等,可列表。(2)贮存、利用、处置危险废物的相关设施情况。说明各设施在厂区内的位置,各个产生环节的装置设备及其运转状态,生产工艺和能力等。对危险废物贮存设施,有必要说明其建设标准、配套装置、贮存能力及区域环境等情况。(3)利用、处置危险废物过程当中的中间产物及最终物质。(4)危险区域。根据(1)、(2)、(3)的情况,说明单位危险区域的分布情况。2.3 周边环境情况。说明本单位周边一定范围(如 1 千米)内地形地貌、气候气象、工程地质、水文及水文地质、植被土壤等情况;周围的敏感对象情况。3、启动应急预案的情形明确启动应急预案的条件和标准。如即将发生或已经发生以下事故时,应当启动应急预案:(1)危险废物溢出。(2)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