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控制管理制度1 危险源的辨识1.1 目的:持续对全公司范围以内所有危险源进行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为消除安全隐患奠定基础。1.2 适用范围:适用于全公司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工作。1.3 职责1.3.1 安全生产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危险源的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工作。1.3.2 行政部是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工作的主管部门。1.3.3 各科室和车间,制作组负责其管辖范围以内的危险源辨识工作,参加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工作。1.4 工作程序1.4.1 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过程:确定生产作业过程→识别危险源→安全风险评价→登记重大安全风险。1.4.2 危险源的辩识1.4.2.1 危险源的辩识应考虑下述方面:1.4.2.1.1 所有活动中存在的危险源。包括公司生产过程当中所有的人员的活动、外来人员的活动;常规活动(如正常的工作活动等)、异常情况下的活动和紧急情况下的活动(如火灾等)。1.4.2.1.2 公司所有工作场所的设施设备(包括外部提供的)中存在危险源,如机械设备、建筑物、车辆等。1.4.2.1.3 公司所有采购、使用、储存、报废的物资中存在危险源,如食品、办公用品、生活物品等。1.4.2.1.4 各种工作环境因素带来的影响,如高温、低温、照明等。1.4.2.1.5 识别危险源时要考虑六种典型危害、三种时态和三种状态1.4.2.2 识别的方法1.4.2.2.1 收集国家和地方有关安全法规、标准,将其作为重要依据和线索。1.4.2.2.2 收集本单位和其它同类单位过去已发生的事件和事故信息。1.4.2.2.3 通过收集其它要求(如:顾客的要求等)和专家咨询获得的信息。1.4.2.2.4 通过现场观察、座谈和预先危害分析进行辨识:·现场观察:对作业活动、设备运转进行现场观测,分析人员、过程、设备运转过程当中存在的危害;·座谈:召集安全管理人员、专业人员、管理人员、操作人员,探讨分析作业活动、设备运转过程当中存在的危害,对现场观察分析得出的危害进行补充和确认;·预先危害分析:新设备或新过程采纳前,预先对存在的危害类别、危害产生的条件、事故后果等概略地进行模拟分析和评价。2 危险源的评估2.1 矩阵法2.2 LEC 风险评价法:D=LEC(式中:D-风险值;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E-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C-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L、E、C 分值分别根据下述表格确定:2.2.1 事故的发生的可能性:L 分值的选择确定说明:事故的发生的可能性是指存在某种情况时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