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防治措施:机械开挖,预留 0.3m 厚采纳人工修坡;加强测量复测,进行严格定位。4. 基坑(槽)泡水(地基被水淹泡,造成地基承载力降低)4.1 产生原因:(1)开挖基坑(槽)未设排水沟或挡水堤,地面水流入基坑(槽)。(2)在地下水位以下挖土,未实行降水措施将水位降至基底开挖面以下。(3)施工中未连续降水,或停电影响。4.2 防治措施:开挖基坑(槽)周围应设排水沟或挡水堤;地下水位以下挖土应降低地下水位,使水位降低至开挖面以下 0.5~1.0m。5. 基底产生扰动土5.1 产生原因:(1)基槽开挖时排水措施差,尤其是在基底积水或土壤含水量大的情况下进行施工,土很容易被扰动。(2)土方开挖时超挖,后又用虚土回填,该虚土经施工操作后亦改变了原状土的物理性能,变成了扰动土。5.2 防治措施:(1)仔细做好基坑排水和降水工作。降水工作应待基础回填土完成后,方可停止。(2)土方开挖应连续进行,尽量缩短施工时间。雨季施工或基槽(坑)开挖后不能及时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时,可在基底标高以上留 15~30cm 的土不挖,待下一道工序开工前再挖除。采纳机械挖土时,应在基底标高以上留一定厚度的土用人工清除。冬季施工时,还应注意基底土不要受冻,下一道工序施工前应仔细检查。禁止受冻土被隐蔽覆盖。为防止基底土冻结,可预留松土层或采纳保温材料覆盖措施,待下一道工序施工前再清除松土层或去掉保温材料覆盖层。(3)严格控制基底标高。如个别地方发生超挖,严禁用虚土回填。处理方法应征得设计单位的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