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景观河道水体生态型养护技术与管理初探摘要:。目前我国城市建设中景观河道已经成为提升城市品质的一大亮点,但大多数景观河道建成后的养护工作只注重设施养护和水域的清洁,使得许多城市景观河道内藻类泛滥,或发黑发臭。因此,本文对一些河道生态型养护技术进行分析比较,并在管理措施上提出方案,以期找到适合城市河道水体生态养护的方法。关键词:生态养护 管理原则 富营养化 水生植物1 城市景观河道污染的成因及工程性措施由于城市景观河道内土著微生物的数量或能力上不能有效降解有机污染物,引起河道内污染物聚集,河道分解污染物的能力小于污染物排入的速度,最终造成了城市景观河道的富营养化或黑臭。一般生态河道由好氧层、兼氧层与污泥层构成,好氧层越宽则河道水质越好。而受污染的河道内,好氧层与兼氧层逐渐变薄,大气复氧速率与溶解氧浓度降低,使污泥层中逸出的h2s,nh3,ch4 等影响感官的气体无法及时降解浓度升高,造成河道水体混浊,黑臭。 [1]目前对于河道治理所实行工程性措施有截污、清淤、疏浚等,这些措施是将污染物进行了转移而并未进行消解,效果持续时间不长。1 主要生态型养护技术1.1 投加生物净水制剂方式投加微生物,生物酶,营养剂等生物净水制剂能够通过增强微生物的活性,降解引起水质恶化的污染物,同时对藻类也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微生物体积小,数量多,种类多,代谢活动旺盛,有催化污染物转化的各种酶系。更重要的是每一种天然有机物,不管它的结构如何复杂,都会在特定环境中被这种或那种微生物降解。在同一生境中会有多种微生物同时存在,共同代谢有机物的能力就会十分强大。因此,生物修复可使对污染位点的干扰或破坏达到最小,可在难以处理的地方进行。但是,有的生物制剂含有大量的活体微生物,其存在潜在的风险,因此对于某些生态较脆弱的景观河道,应尽量避开此类产品的使用。1.2 动植物方式(1) 植物净化植物修复是一门新兴起的应用技术其具有对环境扰动少、成本低、美化环境价值,易被社会所接受等优点。利用植物直接吸收污染物包括两大类:氮、磷等植物营养物质;以及铅、铬、镉等重金属和部分芳烃有机物,但吸收的绝对量不高。氮、磷物质被植物吸收后用以合成植物自身的结构组成物质,而重金属和部分难降解则是脱毒后储存于体内或在植物体内被降解。[2]根据植物生长的方式,又可分为漂移植物、挺水植物和沉水植物。表 1 水生植物修复技术概况类型可处理污水种类 污染物去除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