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基础中医学重点知识点大汇总

基础中医学重点知识点大汇总_第1页
1/47
基础中医学重点知识点大汇总_第2页
2/47
基础中医学重点知识点大汇总_第3页
3/47
基础中医学重点知识点大汇总第一章 导论人类最早形成的三大传统医学:中医学,古巴比伦学,印度医学中医理论体系形成的基础: 古代哲学思想(阴阳、五行学说等)的影响古代自然科学(天文、历法、气象、农业、数学等)的渗透古代医疗经验(针灸、汤液等治疗)的积累中医学的科学范畴:中医学属于自然科学的范畴。具有浓厚的人文社会科学的特点。受到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深刻影响。多学科知识交互渗透的产物。 中医理论体系 主导思想:整体观念 哲学基础和思维方法:阴阳、五行学说生理病理学基础:脏腑经络及精气血津液诊治特点:辨证论治 一、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和进展 1.《黄帝内经》战国,奠定了中医学理论体系。2.《伤寒杂病论》东汉,确立了辨证论治原则。3.《神农本草经》东汉,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中医学的主要特点:整体观念,恒动观念,辨证论治 (一)整体观念 1. 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2. 人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 3. 人与社会环境相统一 人体的整体性可分为三个层次: 1生理的整体性:五脏一体观 形神一体观2病理的整体性:病脏及他脏 病脏及系统3诊治的整体性:司外揣内 上病下取 现代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 中医学的医学模式:形—神—自然—社会(二)恒动观念 中医学认为自然界中,任何事物都在不停运动。 生理上的恒动观:人体脏腑器官的生理功能活动处于永恒无休止的运动中(如气血的循环)病理上的恒动观:疾病的病理处于不停的进展变化(如外感风寒束表的感冒,失治误治,入里化热)(三)辨证论治 辨证论治是中医诊断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为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之一。 病——疾病的名称,如感冒病、水肿病。症——症状和体征,是具体的疾病表现。如头痛、恶寒、咳嗽、胸痛。证——又称证型,是疾病进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证反映了疾病的本质。 证包括: 疾病的原因(如风寒、风热、瘀血等) ;疾病的部位(如表、里、某脏、某腑、某条经络等);疾病的性质(如寒、热等);邪正关系(如虚、实等) 病、证、症三者的区别与联系 1.病与证,虽然都是对疾病本质的认识,但病的重点是全过程,而证的重点在现阶段。症状和体征是病和证的基本要素,疾病和证候都由症状和体征构成。 2.有内在联系的症状和体征组合在一起即构成证候,反映疾病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的病变本质;各阶段或类型的证候贯串并叠合起来,便是疾病的全过程。 3.一种疾病由不同的证候组成,而同一证候又可见于不同的...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基础中医学重点知识点大汇总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