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 学 生 入 学 教 育(58 页)Good is good, but better carries it.精益求精,善益求善。大 学 生 入 学 教 育——心 理 健 康 篇 第一章 新奇生活新变化在英语中,大学一年级学生叫“freshman”,意思是新奇人,一个“新”字,生动地反映了新生的特点。初来乍到,面临着生活上的自理、管理上的自治、目标上的自我选择、学习上的自觉、思想上的自我教育等一系列问题,心理和思想将发生急剧变化。迅速适应这一转变,顺利完成从高中到大学的过渡,是每一个大学新生独立面临的第一个人生课题。一、大学生活的新变化“天才不是一生下来就是天才。”换一个角度讲,学生不是一走进大学校门就是合格的大学生,其间有一个适应过程。车子转弯的时候,一些人把握不好平衡从车子上掉下去,为了避开掉下车,必须提前做准备。从中学到大学的过渡也是这样,必定会面临许多新变化,在这些新变化中,有些变化顺理成章,自然缓慢;有些变化则是急剧的,许多人可能不会较快地适应。只有在思想上和行为上适应环境的改变,才能更快地融入大学生活。1、生活环境的变化生活环境的变化体现在生活方式、生活范围等方面。从生活方式看,中学阶段普遍是就近入学,吃住在家,拥有自己的独立空间。即使是寄宿制的中学,学生离家也不太远,一般不会超出县城范围,一个月总可以回家一次。而大学生活则是完全的集体生活,住宿舍吃食堂,一切都靠自己处理。这种改变对缺乏独立生活能力的学生是严峻的挑战。宿舍是大学生日常生活的重要居所。大一时,宿舍关系融洽、亲热,或 6 人或 8 人一室,按年龄大小进行排序,一个寝室的几个同学就像一个家庭的几个孩子一样,谁是大哥、大姐,谁是小弟、小妹,分得很清楚。舍友间平常的称呼,也不叫名字,而是以兄弟、姐妹相称,“老大”、“幺丫头”等不离口。宿舍门上贴着各种室名:“博雅斋”、“文轩亭”、“淑女屋”、“卧龙居”等。这是大学新生名副其实的“新家”。“回家”的感觉,一度令大家陶醉。每夜临睡前都召开“卧谈会”,摆“龙门阵”,或谈家乡风情,或臧否人物,真是不亦乐乎。入学一个月左右,到国庆节临近的时候,希望回家一趟,见见亲友同窗,说说自己在大学里经历的新奇事。这种迫切回家的心情,有时候还带有一种或浓或淡的炫耀成分。食堂里几个舍友一起吃饭,互吃对方的饭菜,也是常见的现象。特别是精于算账的女生,总要寻找投合的舍友一起就餐,每顿一个好菜一个普通菜,AA 制,很划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