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论第一章 中药知识的初步积累和中药学的进展第一节 中药知识的初步积累中药的出现年代比较久远,现在也没有充分的证据证明中药的使用的确切时间,但是中药的最初使用和进展是与人类社会的进展分不开的。随着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不断深化,中药的种类也就不断得到增加,中药的使用方式也就不断得到深化。尤其是文字的出现,为中药学的知识的积累和传播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第二节 中药学的进展一、秦汉时期《神农本草经》:简称《本经》,是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成书于东汉末年(也有说西汉末年),作者不详,像集体著作,后人整理而成。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中药学专著。内容比较完整。不但记载了 365 种中药,并根据药物的自然属性(毒性),将药物分为上、中、下三品;而且在其“序例”中总结了中药的采造时月、真伪陈新、四气、五味、有毒无毒配伍法度、药物对剂型的选择等多方面的药学理论知识,为中药学的进展初步奠定了理论基础。成为后世中药学进展的典范和基础,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资料。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本草经集注》(梁 陶弘景 730)、《雷公炮炙论》(刘宋 雷斅)三、隋唐时期《新修本草》:又名《唐本草》,成书于唐代,作者苏敬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本官修本草,也称为第一部药典。本书共记载药物 844 种,里面增加了部格外来药物(例如胡椒)、动物的组织、器官及激素制剂。在编写方式上采纳了先进的图文并重的方法。本书代表了当时最高的水平。四、宋、金元时期《经史证类备急本草》:简称《证类本草》,成书于宋代,作者唐慎微。共记载药物 1558种,本书除沿袭了图文并重的编写方法,同时还附列了 3000 余首方剂。为后世《本草纲目》的编写提供了重要的资料。五、明朝时期《本草纲目》:成书于明代,作者李时珍。本书以《证类本草》为蓝本,作者又参考了大量的文献。本书共记载药物 1892 种,分为 52 卷,载方 11000 多首。书中将药物根据自然属性分为 16 纲 60 目,是十六世纪最先进的生物分类方法。该书编写严谨,内容广泛,后被翻译成多国文字流传。六、清朝时期《本草纲目拾遗》(清代 赵学敏 921)七、民国时期八、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药典委员会 编写,具有国家 法律 效力的,记载中国药品的标准、规格的法典,是中国药品生产、供应、使用和管理部门检验药品的共同依据。药典的第一部收载品种为中药,第二部收载为化学药品,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