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大面积大柱网双向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框架体系的设计与施工

大面积大柱网双向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框架体系的设计与施工_第1页
1/4
大面积大柱网双向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框架体系的设计与施工_第2页
2/4
大面积大柱网双向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框架体系的设计与施工_第3页
3/4
大面积大柱网双向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框架体系的设计与施工珠海市拱北岸是我国大陆通往澳门的国家一级岸,也是全国第二大岸。该工程核心建筑一联检大楼是一座大型民族形式的多层建筑,面积约 4 万平方米。底层专供进出关人员候检、查验、通关使用,其余各层供联检职能机构及与之配套服务的部门使用。该建筑平面很大,为 186mx1m,⑤一⑩轴为主体部分,长 142m。柱网尺寸为 18mx18m。纵向 7 跨,横向 5 跨。除 M 阳轴间的⑦一⑨轴及£3 轴为一层外,其余均为 3 层。屋顶为民族形式的大屋盖,其四周为水平投影宽 26m 的孤形,其中包括周边悬挑 4.8m。从建筑造型及使用功能考虑结构不设伸缩缝。该结构平面尺寸大大超过了法律规范允许的不设缝的最大限制长度,同时要求结构尽量压缩梁高,降低层高,以达到减少空间体积,节约长期使用能耗的目的。根据上述要求,对多种方案比较后,选定无粘结预应力大面积大柱网连续多跨 (7x18m) x (5x18m)双向框架承重结构体系,楼面为 3mx3m 网格的井字梁楼盖。这是目前国内运用该项新技术楼层面积最大、连续跨数最多的双向无粘结预应力框架结构工程。虽然无粘结预应力框架已在国内成功应用,但象该工程这样大面积大柱网的情况尚无先例。诸如计算理论的可靠性、摩擦损失的取值、特长预应力束施工、柱刚度对梁中预应力建立的影响等都是值得讨论和探讨的难题。为使该工程结构设计具有可靠的理论依据,也为今后推广该项新技术积累经验,决定结合该工程进行 1 5 实物结构模拟试验和现场实际工程测试,并开展结构设计和施工工艺等系统讨论。从目前取得的数据分析证明,该项新技术可靠、合理,并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第一章结构设计该结构体系设计计算的前提条件是对框架施加预应力,在活荷载大的⑨—⑩轴线,要求平衡静载和 80%的活载;对其余荷载较小的轴线,梁上施加的预应力仅平衡静载产生的拉弯应力。经试算,柱截面选用 8mmx 8mm o 梁高在荷载特大的部分选用高跨比为 1/12 一般荷载情况下选用 1/15,即多数大梁截面尺寸为4mm x 12mm,该工程既是双向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又是井式梁板结构,其中主框架内井式梁板为普 通 钢 筋 混 凝 土 结 构 , 板 厚 1mm , 内 部 井 式 梁 截 面 为 3mm x 10mm , 混 凝 土 C35 。 无 粘 结 预 应 力 筋 选用低松弛钢绞线 Uj① =12.,7 ptk=1770N/m m 2,Ep=2 x 105N/m m2。考虑到连续...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大面积大柱网双向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框架体系的设计与施工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