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几种常见产科疾病的诊断与综合防治产科疾病是奶牛常见的疾病,普遍存在于牛群中,常造成繁殖性能下降,产犊及产奶量逐渐减少,易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及时诊断于综合防治奶牛产科疾病的发生,是提高奶牛养殖户经济效益的一种方法。常见的奶牛产科疾病有流产、难产、胎衣不下、子宫内膜炎、子宫内翻及脱出、乳房炎等。1 流产 是由于异常原因胎儿在母牛体内的正常关系受到破坏,或脾肾亏损,冲任不固,气血两虚而导致的妊娠中断。1.1 症状 奶牛乳房突然肿大,阴唇肿胀,乳头内可挤出清亮液体,阴门有黏液排出,要及时检查是早产、死胎,干尸等。1.2 治疗 西医:皮下注射黄体酮 50~100mg,每日一次,连用五天。若胎儿已干尸化或浸容,可注射前列腺素 PGF2 4mg,连用 3~5 天,可以排出死胎。中医:用补肾气、固冲任、调气血安胎的药剂。如泰山磐石散:党参 60g、黄芪 30g、白术30g、当归 20g、白芍 18g、熟地 25g、续断 30g、桑寄生 25g、阿胶 30g、杜仲 25g、菟丝子 30g、补骨脂 30g 研末,开水冲调、温灌。1.3 预防 加强饲养管理,防止损伤母牛,奶牛疾病严格用药制度,危、禁、疑药坚决不用,严格防疫制度,杜绝自发性传染性等疾病的传播等。2 难产 由于某些原因而使母牛分娩时间明显延长,母牛难于或不能排出胎儿,在产科疾病中发病率较高。病因多为母牛骨盆狭窄,母牛早配、胎儿过大或胎位不正,并且平常饲养失调,母牛体弱气衰等造成的。2.1 症状 根据预产期分娩预兆已出现,但长久不能排出胎儿,产程延长;分娩时子宫壁及腹壁的收缩时间长 ,间隙短,力量强;或宫颈尚未完全张开,胎儿尚未进入产道,胎水已破,或有明显的不安,阵发性腹痛、出汗、卧地不起、打滚、食欲减退、磨牙;还有的倒生,胎儿又大,臀部先进产道;有的是双胎同时进入产道等症状。2.2 治疗 西医 对阵缩和努责无力的母牛在产道润滑时,可直接用手拉出,也可配合使用催产剂 ;对产道狭窄或胎儿过大,双胎儿难产的母牛在无法拉出的情况下,要及时进剖腹产 ;对胎位不正引起的难产,必需先矫正后设法拉出,无法矫正的施行截胎术。中医 服用催产剂草药,然后助产。常用丹参 50g、穿山甲 50g、滑石 100g、桃仁 50g、大戟25g、皂角 20g、加水适当煎之,用米汤调温灌。2.3 预防 配种不宜过早,合理饲养,供给充足的含有维生素、矿物质和蛋白质的青绿饲料,但不能使母牛过肥,妊娠末期,适当减少高蛋白质饲料以免胎儿过大,严格干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