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小学数学的教学与成绩入学的第一节课做起,重视同学学习习惯的培育 1、培育同学倾听的习惯 一年级小朋友刚入学,最大的特点就是好动、注意力不持久。此时,我们〔老师〕的引导作用就显得更为重要。当这种状况出现时,我就示意发言的同学停一下,并说:"还有几个小朋友没准备好呢!比比谁听得最仔细!看到某某同学听讲特别仔细,适时的表扬。如 "胡静听讲多仔细呀!'而看到各别不仔细听讲的同学,老师可用目光加以暗示。一年级同学很单纯,都喜爱被老师表扬,因此,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多表扬少批判,对同学进行正面引导。这样经过多次及时的提醒与沟通评价,同学能逐渐养成仔细倾听老师和同学发言的好习惯。 2、培育同学大胆发言的习惯 在一年级的课堂上,还常会出现这样一个现象,有的孩子手举得高高的,请他站起来后又不知道要说什么?我认为"说'其实包括回答老师提问、改正他人发言和参加小组讨论三种状况。改正他人发言时态度要诚恳,音量要适中,要先肯定对方发言中好的方面,再诚恳地指出不够,说出自己的看法,千万不要讲损害对方的话,被改正看法的同学,应虚心听取对方的看法,不管对方说的对不对,都要抱着"闻过则喜'的态度耐心地让对方把话说完,假如看法正确,要点头表示感谢,可以说,:"谢谢你,我听明白了。'假如看法不正确,也要等对方把话说完后再发表不同看法,可以说:"谢谢你,不过我还是保持我的看法,因为';小组讨论时要用商量的语气互相补充,音量宜小不宜大,不能影响其他小组的学习。其次,课堂教学中还应注意同学合作、操作、读题、审题、书写等方面习惯的培育。 关爱学困生 学困生由于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知识链条严重脱节,从而导致上课听不懂,作业不会做,体会不到一丝的成功的喜悦,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厌学心理。要提升教学成绩,更重要的是要转化学困生,让他们能轻松欢乐地学习,让他们也有好的进展,我们一定要像重视优等生那样关爱学困生。我们可以依据同学差异,进行分层教学。课堂教学中,作业批改中,学习〔制定〕中,课后辅导中,对两种类型的同学要区别对待。优生侧重挖掘潜力,激发学习探究的兴趣,加强进一步学习的激烈欲望。学困生侧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和训练。 因此,在日常的教学中,必须重视对学困生的辅导工作,对这部分同学要有所偏爱,及时给予补缺补差。要从人本的角度出发,保持补心与补课相结合。通过讨论每个学困生的特点,制定出有针对性的、切实可行的帮教计划。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