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育孩子们的数学兴趣数形结合,让同学充分感知和体验,培育数感意识 依据皮亚杰的认知进展阶段理论,小学阶段的思维进展基本上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 数感作为对数与数关系的一种感知,其本质是一种抽象的直觉心得. 通过数与行的结合,实物与数的结合,将抽象的直觉以具体化的形式展现出来,符合同学的认知规律. 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上册 20 以内进位加法;一年级下册 20 以内退位减法时,〔老师〕可以〔制定〕动手操作活动,让同学借助小棒或圆片"摆一摆'"移一移'"圈一圈'. 教学时,老师让同学先利用手中的学具操作,在操作中感受"凑十法'和"破十法'的过程,借助学具理解算理. 接着,引导同学在课本或题纸上圈一圈,将直观的学具逐步抽象成图形,最后将这个过程用算式表示出来,回过头来又让同学借助直观的经验理解每个数和符号的意义. 通过这一活动,帮助同学理解了数的意义,使同学亲历数的形成过程,对数和数的关系有了充分的感知,渗透了数感意识. 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培育同学的数感 低段教材安排了不少培育同学数感的教材资源. 其中有丰富的数的熟悉教学资源. 在熟悉数的教学过程中,培育同学的数感. 在熟悉数的教学中关注同学的认数过程,帮助同学在认数过程中构建数本身以及数之间的逻辑关系. 长期讨论培育同学数感的英〔国学〕者茱莉娅.安吉莱瑞指出:"数感是高度个性化的产物,它不仅和同学们已有的数概念相联系,也和怎样形成这些概念相联系. '该学者指出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视觉图形'在抽象数概念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为形成心理表现奠定了直观的基础. 数是抽象的,关于同学来说将数的符号与视觉材料相联系,建立心理表象最重要. 例如,一年级下册,100 以内数的熟悉,教材为了让同学建立数感,提供了较丰富的教学资源. 教材第 33 页的百羊图,就可以使同学对 100 有整体的感知;教材第 36 页的纽扣图、第 38 页的夹子图和糖果图,都可以使同学直观感受相应数的多少. 我们充分利用好这些资源,同学们就能熟悉 100 以内各数,能用多种方法表示数并能估量物品的个数;把握 100 以内数的相对大小;喜爱"数',并同意在日常生活中用"数'表达和沟通. 2 提升初中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技巧 要充分把握起始阶段的教学 "优良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是新教材编写者的指导思想。七年级同学翻开刚拿到的数学课本后,一般都感觉新奇、有趣,想学好数学的求知欲较为迫切。因此,老师要不惜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