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建构主义理论·改善初中物理教学 学习建构主义理论·改善初中物理教学 9月 14 日最近几年,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进展,教学的思想、教育的观念都在改变和进展,其目的就是为了全面实施素养教育以提高公民的素养,适应时代的要求。在这样的新形势下,老师必须将素养教育的教育思想贯穿在教学过程中。本文试图结合作者本人的教学实践,谈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物理教学改革实践,探究改善初中物理教学,发挥物理课在素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地建构知识的过程;在学校里,学习不是老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和能力的过程。在教学上可从以下四个方面来理解建构主义理论的观点。 1、教学的目标是使学生形成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即"为理解而学习"。这就要求,学习中不能只记住一些概念、原理或只能应付课本上的一些习题,要求学生获得的知识是结构化的、整合的,而不是零碎的、片面的。初中物理教学之初简单物理现象尽管简单,也要学生对知识形成多角的、丰富的理解,从而使他们在面对新问题时,能灵活利用它们解释新现象,想出好办法,形成解决各种问题的程序。例如:参照物的教学,就不应让学生背该概念,而应该使学生能分析诸如同步地球卫星绕地球一周用多少时间的问题。还有一些是学生自己提的问题。老师要注意的是,使学生深刻地理解知识并不是要让他们学习更多更难、更深的内容,例如在运动这一章中,给学生过多过难的计算题是不适怡的,这不仅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过早地产生畏难心理,而且会模糊物理学习的最终目的。教学要的是提高学习的质量,使学生建构真正的、有效的知识。就是要使学生的学习有明确的目的性。 2、教学的过程是引导高级思维活动来解决问题的过程,即"通过问题解决来学习"。这就要求教学要引导学生不断思考,不断地对各种信息和观念进行加工和转换通过新、旧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完成对知识的建构。例如在进行光的折射教学时,在学生的面前放一杯水,里面斜插一支铅笔,杯子后面放一幅图,让学生观察后每个学生提一个问题、讲一句话,然后大家记下这些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先阅读课本,再由老师引导一起讨论,最终学到知识,关键是在此同时学生形成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老师常要针对所要学习的内容设计出具有思考价值的有意义的问题,也可以从学生提的问题中选出一些有代表性的,先让学生去尝试解决,在此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