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安全性评价的基本方法

安全性评价的基本方法_第1页
1/13
安全性评价的基本方法_第2页
2/13
安全性评价的基本方法_第3页
3/13
安全性评价的基本方法现在国内外已开发出许多种安全性评价方法,按指标量化的体系可以将其分为两大类,这就是风险率法和相对法。下面对几种常用的方法加以介绍。风险率评价法此法是以事故的发生概率为依据的评价法。如用故障类型影响和致命度分析、事故树定量分析、事件树定量分析等,在求出事故的发生概率的基础上,进一步计算风险率,按风险率大小确定其安全性。一个系统危险性的大小,取决于两个方面的因素,第一个是事故的发生的概率,第二个是事故造成后果的严重程度。假如事故的发生概率微小,即使后果严重,风险也不会太大,而有些事故的发生概率特别大,后果并不太严重,但风险却特别大。把这两个方面因素综合起来就是风险率。风险率等于事故概率(或频率)乘以严重度。其计算公式如下:R=S·P (1)式中 R——风险率,事故损失/单位时间;S——严理度,事故损失/事故次数;P——事故的发生概率,事故次数/单位时间。由此可见,风险率是单位时间内事故造成损失的大小。单位时间可以是年、月、日、小时等;事故损失可以用人的伤亡、经济损失或是工作日的损失等表示。知道了风险率就可以与安全指标比较,从而推断系统是否安全。但是,欲求风险率必须首先求出评价系统事故概率或频率。因此,下面就概率的有关概念和计算作一简述。(1) 概率的基本概念和计算生产装置或工艺过程发生事故是由组成它的若干元件相互复杂作用而引起的,总的故障概率取决于这些元件的故障概率和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性质,故要计算装置或工艺过程发生事故的概率,必须首先了解各个元件的故障概率。① 元件的故障概率及其求法。构成设备或装置的元件,工作一定时间后就会发生故障或失效。所谓失效就是指元件丧失规定的功能。可修复系统的失效就是故障。元件在两次相邻故障间隔期内正常工作时的平均时间,叫平均故障间隔期,用 MTBF 表示。如第一次工作 t1 时间后出现故障,第二次工作 t2 时间后出现故障,第 n 次工作 tn 时间后出现故障,则平均故障间隔时间为:(2)MTBF 一般是通过实验,测定几个元件的平均故障间隔时间的平均值得到。在实验条件下测定的这些数据,实际应用时要受到环境因素的恶劣影响,故应加一定的修正系数(严重系数 k)。部分环境下严重系数k 的取值参见表 3。使 用 场 所k实验室1普通室1.1~10船舶10~18铁路车辆、牵引式公共汽车13~30火箭实验台60飞机80~150火箭400~1000表 3 严重系数 k 值举例元件在单位时间(或周期...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安全性评价的基本方法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