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课 ——程论文浅析中国制造业转型(5 页)Good is good, but better carries it.精益求精,善益求善。 大学课程论文 题目:浅谈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课程: 宏观经济学 专业: 国际经济与贸易 班级: 学号: 姓名: 2025 年 11 月 21 日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持续快速进展,建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产业体系,有力推动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显著增强综合国力,支撑我世界大国地位。然而,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制造业仍然大而不强,在自主创新能力、资源利用效率、产业结构水平、信息化程度、质量效益等方面差距明显,转型升级和跨越进展的任务紧迫而艰巨。一、 中国制造业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及其分析(一)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截止 2025 年,创新能力规模以上制造业研发经费内部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仅为 0.95%;规模以上制造业每亿元主营业务收入有效发明专利数仅为 0.44 件。一直以来,中国企业大都采纳贴牌生产方式,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产品设计、关键零部件和工艺装备主要依赖进口。即使是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定份额的产品,中国生产厂商也更多地处于组装和制造环节,普遍未掌握核心技术,关键零部件和关键技术主要依赖进口。自主创新能力严重匮乏,技术短板依旧存在。(二)资源利用效率低,对环境的友好度低 中国是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对资源的消耗量巨大,但资源未得以充分利用,经济进展与资源环境关系日益尖锐,环境日益恶化。规模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量、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虽都在不断下降,但依旧很高。制造业提高资源要素利用率,减少对环境污染,进一步集约化并建设资源友好型经济势在必行。(三)产业结构不合理从生产角度来看,中国制造业产业结构的不合理表现为低水平下的结构性、地区性生产过剩,又表现为企业生产的高消耗、高成本。具体而言,许多重要产业对外技术依存度高,自主开发能力弱,难以适应激烈的国际竞争;很多行业产能严重过剩。低端制造业存在产能过剩问题,竞争不过东南亚等国家,高端制造尽管进展很快,可跟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差距。现在中国的工业处于中间地带,受到两头挤压。正如美国提出制造业回归概念,中国制造业的未来应该考虑如何能够长远提升中国制造的能力以及产业投资、经营环境,而不应该仅仅停留在早期代工阶段。(四)信息化程度低 中国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