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宗族观念对现代化的影响【摘要】:中国的现代化必须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必须把农村的现代化作为战略重点。当代中国依旧是一个农业和农民大国,在实现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农民问题将是一个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面影响和制约中国现代化进程的综合性问题。而农民问题中,家族问题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这不仅表现为中国传统家族文化构成了与现代化进展最激烈冲突的因素,而且家族与现代化进程中的政治性和社会性目标从根本上说也是不相容的。因而,正确的认识家族问题的性质及其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对于实现农民和农村的现代化,乃至中国的现代化,都是至关重要的。【关键词】:农村家族 现代化一 农村家族概述在中国学术界,有关中国农村家族最经典的定义为:家族是根据单系(父系)亲属原则组成的社群,它是家庭的扩大(家庭是其基本组成单位),是一个"社群的社群"。(费孝通)即家族是按男系血缘关系的原则,以家庭为单位组合而成的群体。基于上述定义,学者们往往将中国农村家族视同于宗族,即所谓家族是"由男系血缘关系的各个家庭,在宗法观念的法律规范下组成的社会组织";"宗族与家族、宗族制与家族制、宗族社会与家族社会、宗族生活与家族生活,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区别"。另一种著名定义是孙本文提出的。他认为,家族是一个"大"概念。他对家族和宗族的关系做了这样的表述:"家庭为最小的单位,限于同居共财的亲属,宗族是由家庭扩充,包括父族同宗的亲属,家族则更由宗族扩充,包括父族、母族、妻族的亲属。宗族为同姓,而家族则未必为同姓,盖包罗血亲与姻亲二者。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家族是以自然村或行政村为范围的家族关系以及由它产生的种种体制、行为、观念和心态。也就是说,具有血缘关系的群体居住在共同的区域之中。二 中国农村家族复活的原因在中国历史上,家族几废几兴。80 年代以来,在思想解放和改革开放的背景下,随着农村生产责任制的推行和人民公社制度的解体,农村家族经过相当长时间的销声匿迹后,又重新活动,主要表现在祭祖联宗、编撰族谱、修建祠堂、组织农村乡俗活动、控制社区秩序等等。通常可以用两个标准来推断家族现象是否复活:一是看是否修了族谱,一是看是否维修或重建了祠堂。以此来观照中国农村地区,自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许多地方特别是南方许多村社,小到修祖坟、祭祀,大到修族谱、开庙会等,形成了一道家族复活的灰色景观。当然,家族现象之所以死灰复燃自有其社会背景和社会条件。(一) 聚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