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质控作业指导书1. 术语质量控制(质控):为达到质量要求所实行的作业技术和活动。(1)质量控制包括作业技术和活动,其目的在于监视过程,并排除质量环中所有阶段中导致不满意的原因,以取得经济效益。(2)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的某些活动是相互联系的(GB/T 6583 1994)。室内质控:实验室内为达到质量要求的操作技术和活动。(1)在医学实验室,室内质控的目的在于监测过程,以评价检验结果是否可靠,以及排除质量环节中所有阶段中导致不满意的的原因。(2)广义上室内质控适用于得出检验结果所有步骤的活动,从临床需要考虑,从收集标本,检测直至报告测定结果。室间质量评价:由第三方机构采纳一系列的办法连续地、客观地评价各实验室的试验结果,并发现实验室本身不易发现的不准确性,了解各实验室之间结果的差异,帮助其校正,使其结果在具有可比性。这种评价是一种回顾性评价,旨在建立实验室间结果的可比性。校准物/校准品:准备用于建立一个或多个定量值的任何物质。控制限:推断质控品测定的允许范围的上、下限,通常以标准差的倍数表示。质控规则:从质控品的测定数据分析该批测定操作是否合格的推断标准。用符号 AL(或 A-L)表示, 其中 A 是测定的标本数或超过控制限(L)的质控测定值的个数,L 是控制限。当质控测定值满足规则要求的条件时,推断该分析批违反此规则。操作过程法律规范(OPSpecs)图:显示测定方法的不精密度、不准确度和已知质量保证水平达到规定质量要求需要采纳的质控方法之间的关系的一种线性图。精密度: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多次测定时,所得测定结果之间的符合程度,通常表示测量结果中随机误差的大小。准确度:是测量结果中系统误差与随机误差的综合,表示测量结果与真值的一致程度。偏倚:指测定结果与真值的偏离程度。变异系数:测定结果的标准差与平均值的百分比值,通常用 CV%表示。溯源性:通过一条具有规定不确定度的不间断比较链,使测量结果或测量标准的值能够与规定的参考标准,通常是国家标准或国际标准联系起来的一种特性。在控:质控结果在控制限之内。失控:质控结果在控制限之外。误差检出概率(Ped):对常规测定过程中分析误差的检出概率称为误差检出概率。假失控概率(Pfr):当测定操作正确进行,除了方法的固有的误差外,在没有其它误差加入情况下假如质控过程中出现了失控信号,称为"假失控",假失控出现的概率称为假失控概率。2. 室内质控的目的室内质控是由实验室的工作人员采纳一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