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生生互动1.〔老师〕要注意角色的转变 新课程的启动,学习方式的变化,呼唤着老师角色的重新定位。在互动学习中老师要做到三种角色的转变。即: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成为同学学习的参加者、引导者和合;由传统的教学支配者、控制者成为同学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和指导者;由传统的静态知识占有者成为动态的讨论者。在互动学习中建立互动型的师生合作关系,要求老师以新角色施行教学,与同学建立人格上的平等关系,与同学进行平等对话与沟通。因此,老师在同学互动学习的过程中,要随时变幻自己的身份,时而是一个促进者,时而是一个合,时而是一个帮助者,时而是一个激励者。 2.创设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同学的好奇心 爱因斯坦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更有意义。因为解决问题或许仅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待旧的问题,却必须要制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为了培育同学的问题意识,老师要指导同学善问。为此,应在课堂上给同学适当地点拨、示范,指导同学提问的方向和思索问题的途径,教给同学正确的质疑方法。在教学〔制定〕上,应多给同学一些探究、推测的空间,逐步养成同学的问题意识。数学情境的创设,其素材可以源于生活,源于数学本身,还可以源于其它相关学科。在此过程中,通过给同学出现刺激性的数学材料信息,引起同学学习数学的兴趣,启迪思维,激发同学的好奇心、发现欲,产生认知冲突,诱发质疑猜想,使同学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3.想方设法让同学自主参加教学活动,注重同学制造力的培育 制造来源于发现,正如当年牛顿发现苹果落地才发现万有引力一样。只有让同学积极参加教学活动,才能培育同学的制造力,同学的个性才能得以进展。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圆的熟悉》时,出示一个硬币,要求同学用多种方法求出硬币的直径。老师只做启发,让同学自己操作实验,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想办法解决问题。结果得出如下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案:(1)量圆上的两点的距离,最大者就是圆的直径。(2)将硬币置于纸上,剪下圆形的纸片,再对折得到直径。(3)将硬币倒置,使硬币靠在桌面上,用一根刻度尺和两块三角尺把直径移动到刻度尺上,两块三角尺所夹的长度就是圆的直径。通过同学自己操作实验,既进展了同学的空间观念,又进展了同学的制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让同学参加教学活动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