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如何评价学生客观评价同学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常常看到这样的评价:"你真棒'、"你真能干'"你真值得大家学习'等等,这样千篇一律地评价使同学无法清楚地知道自己究竟棒在哪?能干在哪?什么地方值得大家学习?老师在课堂上的批判和欣赏都应该有个"度',超值的嘉奖会让同学产生一种惰性。只要同学发言就说"棒极了'"真聪慧',这样的欣赏会失去应有的价值和意义。而过度的指责、批判同学则会大大损害同学的自尊心,使同学一蹶不振。所以在进行课堂教学评价时必须建立在"客观评价'的基础上,这就要求老师把握好评价语的"尺度',让我们的同学知道老师在评价他什么。教学中,各别同学有好的答案,而其他同学一时还不明白时,老师可以这样评价:"你的回答很出色,请你大声重复一下你的想法。'只有老师客观的进行评价,才能使同学明白自己好在哪里,其他同学也会从中受到启发。 又如在教《减法巧算》时,出示算式:234-36-64。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个算式,你从中有什么特别的发现?'同学回答:"我觉得 36 和 64 两个减数相加正好等于 100,再从 234 里去减,这样比从左往右的方法计算只有方便'。师:"你有这样的感觉真好,当我们在拿到一个式子或问题时,应该对数或数学方面的内容产生感觉,有了感觉,我们再去分析、思索,就容易找到解决的方法。'我们课堂教学中必须要的就是这种实事求是的评价,远离那些华而不实的评价,这对我们的教学毫无用处。 评价具有针对性 老师在上课时要依据教学内容和同学实际状况的必须要,有针对性〔制定〕一些教学问题。同样,在对课堂上出现的同学各种回答和表现也要及时地给予有针对性的评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才会对教学起促进作用。 在上《平均数》时,老师由情景引入平均数后显示课题,接着问到:"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哪些相关的问题?'"我想知道平均数有什么用?'"我们生活中平均数用得多吗?'"什么叫做平均数?'等等同学可以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老师可以把有些问题一一排列 在黑板上,然后,老师可依据教学内容的必须要有针对性的评价到:"刚刚,同学们很有想法,提出了很多的问题。今日,我们这节课就重点来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激励性的口头评价要依据同学不同的个性、气质、特点、学习水平、因人而异、应境而异,做到针对性的,艺术性的评价。这样有利于同学对评价的认同和接受,有利于同学个性的进展和潜能的激发。孩子的思维是各不相同的,所以教学要及时抓住每个孩子的闪光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