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如何提问提问要有目的 课堂提问首先要解决"问什么'的问题,即老师应在课前有所准备,善于对教材的内容进行处理,能抓住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选择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点,问一问为什么,求一求所以然。善于利用同学易混、易错的问题进行提问,然后引导同学通过对问题的剖析,最终达到解惑的目的,让同学获得一种成就感。 例如我在教同学解答一道题:学校把 360 本科技书分别放在上、中、下的书架上,上层的 1/4 等于中层的 1/5,等于下层的1/6,求下层书架上放多少本书?此题有一定的难度,同学都在苦思冥想,这时我点拨提问:"这三层书架中每层的书各有多少份?每一份的本数是都相等吗?为什么?这三层共有多少份?'经这样一问,同学思路顿开:上层有 4 份,中层有 5 份,下层有 6 份,所以一共有 15 份。下层占科技书总本书的 6/15,也就是 360 本的6/15。这道题就这样被解决了。可见这一问正既疏导了同学思维的障碍,解决了疑难,有促进了同学思维的进展。 提问要选择恰当的时机 恰当地掌握提问的时机,可以使提问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当同学的思维还没有启动的时候,提问可以激发同学的悬疑,促使同学去主动探究答案,积极思索从而攻克难关。例如:教"分数的意义'时,我组织同学直观操作,将自己手上的 12 个圆平均分一分,把得到的一份举起来。(1)想一想,你得到的这一份,可以用什么分数表示?(有的同学举起 1 个,有的 2 个,有的 3 个,有的 4 个,有的 6 个)(2)为什么都是一份,有的同学举起的是一个,而有的是 2 个,3 个,4 个,6 个呢?这是怎么回事,谁来介绍一下你是怎么分的?(3)同样的 12 个圆,都是平均分,都取了其中的一份,得到的圆的个数却不相同,所表示的分数也不一样,这是什么原因呢? 在这堂课上,我选择适当的时机〔制定〕了一个个具有思索性的问题,把思索、施行的机会毫无保留地给了同学,同学可以依据自己的意愿对 12 个圆进行平均分,得到的一份(圆的个数)和所对应的分数各不相同,这算是给了同学比较多的自由度,在分与取的过程中同学对分数的意义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可见,选择恰当的时机进行课堂提问,是多么的重要。 2 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的提问 为同学制造机会,使同学去思、去想、去问 老师不仅要在每节课堂上制造质疑机会,还要使同学真正开动脑筋想问题,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或自己不懂的问题。把这一时间真正利用起来,而不是走走过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