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配对”法来解鸡兔互换问题(3 页)Good is good, but better carries it.精益求精,善益求善。“”巧用 配对 法来解鸡兔互换问题重庆市万州区福建小学 佘致华众所周知,鸡兔问题是一种古老的数学名题,它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育方面有较高的价值,因此,现在被编入了小学数学教材中供学生学习探究。在鸡兔问题的变形问题中有其之一:鸡兔互换问题。学生在探究起来比较困难,在此谈谈巧用“配对”法来解鸡兔互换问题,供大家学习、参考。 例 1、鸡兔同笼共有脚 138 只,若将鸡的只数与兔的只数互换,则共有脚 174 只。问鸡兔各有多少只?分析与解 (1)从题中鸡兔互换之后脚由 138 只增加到 174 只可知原来笼中鸡多兔少。 (2)假如原来鸡比兔多一只,则互换之后兔就比鸡多一只,而一只兔又比一只鸡多 2(4-2)只脚,可现在互换后脚共多了 174-138=36(只),说明原来鸡比兔要多 36÷2=18(只)。 (3)现为了求出鸡兔数量之和,我们假设有两个笼子,第一个笼子鸡兔的数量与互换之前相同,第二个笼子鸡兔的数量与互换之后相同。这样,第一个笼中鸡兔的总脚数就是 138 只,第二个笼中鸡兔的总脚数就是 174 只,将两个笼子“配对”放在一起,则共有脚 138+174=312(只)。因为第一笼中鸡的数量等于第二笼中兔的数量,第一笼中兔的只数等于第二笼中鸡的只数,所以两笼“配对”放在一起后,两笼中鸡的总数就与兔的总数相等了。而一只鸡与一只兔共有脚 2+4=6 只,所以两笼中应共有鸡、兔各312÷6=52(只)。由此可知,互换前鸡兔数量之和应是 52 只。 (4)因为前面已求出了互换之前鸡比兔多 18 只,且又知互换前鸡兔共有 52 只,所以,现在从这 52 只鸡中减去 18 只后就得到鸡兔的数量同样多了,那么兔的只数应是(52-18)÷2=17(只),也可根据简单的鸡兔问题的解法列式为(138-52×2)÷(4-2)=17(只),则鸡就有 52-17=35(只) 例 2 某小学六年级的同学们参加植树活动,男生每人分得 4 棵,女生每人分得 3 棵,共需树苗 903 棵,若男生每人分得 3 棵,女生每人分得 4 棵,则需树苗 889 棵。问该校六年级男、女生各有多少人?分析与解 (1)从题中男女生每人分得的树苗互换之后所需树苗由 903 棵减少到 889 棵得知:原来男生比女生人数多。 (2)假设原来男生比女生多一人,那么分得的树苗互换后就会少4-3=1(棵),而现在互换后树苗共减少了 903-889=14(棵),由此可得原来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