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应培育幼儿哪些良好的行为习惯(3页)Good is good, but better carries it.精益求精,善益求善。幼儿园应培育幼儿哪些良好的行为习惯 幼儿期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容易养成好习惯,即使有了不良习惯,纠正也比较容易,而长大了要改正坏习惯就难了。例如,有些幼儿在家中已养成厌食的不良习惯,但入幼儿园后,在老师的教育和小朋友的影响下,很快就能改正。所以,幼儿期是形成习惯的关键时期,陶行知先生在总结前人经验和自身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曾经说过,幼儿期是人格和习惯形成的最佳时期。换句话说,六岁以前是人格陶冶最重要的时期。 幼儿习惯的培育大致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培育孩子良好的劳动习惯,以及自我服务的意识 在幼儿期,让孩子学会自理,承担一些简单的劳动,为的是培育孩子的独立性及个人义务感和责任感,并由此进一步培育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比如:早晨入园时,请第一个到园的小朋友帮忙放杯子;请每一组第一个到园的孩子帮忙把自己这组的椅子从桌子上搬下来摆放整齐;午饭后,请幼儿轮流帮忙擦桌子、扫地;傍晚放学临走前请每位幼儿把自己的椅子放到桌子上摆放整齐……随年龄增长,他们不仅要独立穿脱衣服、洗脸洗手,而且还要自己洗手绢、洗袜子。在家里,可以让孩子扮演老师的角色,教爸爸、妈妈做事情,巩固所学的技能。家长可以通过讲故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我是爸妈小帮手”,与孩子一起唱“劳动最光荣”,以及观看有关的电视节目等,让幼儿知道自己的事情应该自己做,激发孩子自己动手做的欲望。另外在学校也可以运用“给小班弟弟妹妹喂饭”、“给娃娃穿衣服”等游戏来教给孩子一些劳动技能。孩子们在这些游戏中,会学到一些吃饭、穿衣、整理玩具等基本技能。这种方法,符合幼儿心理特点,自然亲切,生动活泼,收效较明显。 二、培育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独立性 培育良好的生活习惯要从平常生活的点滴做起,不能光靠几条规矩来执行。这时期在给孩子做日常清洁卫生时,要逐渐地给他灌输卫生的知识与概念,告诉他什么是脏的,什么是洁净的,教育他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吃脏东西、不随地吐痰、不吸手指、不挖鼻孔、不抠耳朵,要养成洁净卫生的习惯。要定期给孩子剪指、趾甲,这时期孩子的手到处乱摸,手指甲一定很赃。在给孩子洗脸、洗手时,要开始教孩子自己来洗手,教他如何擦肥皂,如何洗手。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也非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有许多孩子吃饭时不专心、东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