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在美术教学活动中的有效导入(5 页)Good is good, but better carries it.精益求精,善益求善。幼儿在美术教学活动中的有效导入桂载秀小班幼儿的思维活跃具体,充满各种声音、颜色与物体的具体形象,小班幼儿的美术活动恰恰符合幼儿的思维特征,所以幼儿对美术活动较感兴趣。但是,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假如平淡无奇地“导入”,幼儿就不大感兴趣,以至于幼儿在整个美术教学活动中都处于被动地位,而不是主动地去学习。因此,在教学活动中一定要设计好其“导入”是关键。 一、利用故事的形式导入美术活动 利用幼儿爱听故事的特点,采纳故事形式导入活动,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培育其观察、想象、制造的能力。例如:在教幼儿粘贴《小鸡》时,可以给小朋友讲一个小故事:有一天,鸡妈妈带一群小鸡到草地上去捉虫,可是有一只小鸡走着走着不见了,鸡妈妈到处找都找不到,我们帮鸡妈妈把小鸡找回来,好不好?”这样,幼儿的兴趣就被调动起来了,粘贴小鸡时就特别用心和认真。加上小班幼儿的想象力比较丰富更加调动了他们活动的积极性。 二、以游戏的口吻导入,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特别是小班幼儿,更离不开游戏。因此创设一个良好的游戏环境对幼儿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心理学家皮亚杰强调:“儿童是在周围环境的影响下,通过主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而获得心理上的进展。”而凡是新奇的事物,奇特的东西都会使幼儿产生好奇心。幼儿受好奇心的驱使就会通过游戏活动来学习、成长。小班幼儿好动、好模仿,行为受情绪的支配。因此在活动中我首先从激发幼儿的兴趣入手,给予幼儿适当的角色,即运用游戏形式导题,以激发幼儿参加活动的兴趣。比如在折纸“小青蛙”的开始部分,我给幼儿讲了一个“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故事一下子就吸引了每一个幼儿。这时老师就可以教幼儿用正方形的纸用折双三角的方法折青蛙,并添画花纹。还有在纸画活动“帮妈妈绕绒线”中,我在活动的开始,就和幼儿一起玩绕绒线的模仿游戏,在体验绕绒线的手臂绕环动作后,再让幼儿在纸上为妈妈“绕绒线”,学习画圆圈线。老师利用小班幼儿强烈的好奇心来设计生动有趣的开场白,把幼儿的注意力一下子引过来,为接下来的活动打下了良好的情绪基础。 三、在指导活动时应注意语言的导入 小班幼儿的思维属于直觉行动性思维,因此他们在美术活动中,不可能象中、大班的幼儿一样会先想好了再画,而是画到哪里算哪里,甚至有时画上几笔就不同意动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