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国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现状1.1 我国现行的工程造价管理制度的形成。我国现行的工程造价管理制度是在五十年代形成、八十年代完善起来的。表现为国家直接参加和管理经济活动。规定在不同设计阶段必须编制概算或预算并对政府负责;有关部门制定了概预算编制原则、内容、方法和审批方法,规定了概预算定额、费用定额和设备材料预算价格的编制、审批、管理权限等。随着历史进程,经过恢复、改革和开展、形成了比拟完备的概预算定额管理体系。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开展,这个体系的许多问题也随之暴露出来。1. 2 我国造价体制的特点。概预算制度是以国家直接参加管理经济活动为前提的,企业并不是实际的经济实体。由于方案经济的特点,在当时的生产力条件下,其不可防止地会成为短缺经济。在商品极度短缺的条件下,只要有一定的投入,就会有一定的产出。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工程的规划论证及技术经济分析也就无从谈起。国家控制了构成工程造价主要因素的设备材料价格、人工工资和利税分配等。在这种相对稳定的经济环境里,概预算制度为核定工程造价、帮助政府进展投资方案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要求我们对工程投资进展预测和控制。1. 3 我国造价体制中的弊端。近些年来,国际上兴旺国家对工程投资的要求是事前预控、事中控制。而我国传统的做法在客观上造成轻决策、重实施,轻经济、重技术,先建立、后算帐的后果。由于工程技术人员的技术经济观念和造价控制意识淡薄,使得造价管理人员的素养难于提高。工程造价的控制目标长期难以实现。1. 4 我国造价体制的现状及开展。针对上述情况,我国学术界最先于八十年代提出了全过程造价管理和控制的概念,有关部门也就建立工程的可行性讨论和预决算向两头延伸的要求作出了相应的规定,把我国造价管理的观念和方法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我们现在的任务应当是把现代化造价管理与符合中国国情的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结合起来,借鉴兴旺国家的先进经历,建立一套完善的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工程造价管理体系,努力提高工程造价的编制水平。2.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的定义及内涵2.1 工程造价管理的含义及范畴。工程造价管理有两种含义,一是建立工程投资费用管理,二是工程价格管理。建立工程的投资费用管理属于投资管理范畴。更明确地说,它属于工程建立投资管理范畴,是为了到达预期的效果(效益)对建立工程的投资行为进展方案、预测、组织、指挥和监控等系统活动。而工程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