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急救四大技术CATALOGUE目录•创伤急救概述•止血技术•包扎技术•固定技术•搬运技术•创伤急救注意事项01创伤急救概述0102定义与背景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创伤事故的发生率逐年上升,创伤急救技术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创伤急救是指在突发事故或意外伤害发生时,为伤者提供及时、有效的紧急医疗救助措施,以挽救生命、减轻伤残。包括切割伤、挫伤、刺伤、烧伤、冻伤、电击伤、化学伤等。创伤类型严重创伤可导致休克、昏迷、窒息等危及生命的状况,甚至造成残疾或死亡。危害创伤类型及危害先救命后治伤,先重后轻,先近后远,先易后难。及时的创伤急救可以挽救生命,减轻伤残,为后续治疗创造有利条件。同时,急救措施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伤者的预后和生存质量。急救原则与重要性重要性急救原则02止血技术使用干净纱布或棉垫直接覆盖在伤口上,用力加压止血。操作方法适用范围注意事项适用于大多数外伤出血,尤其是小动脉和静脉出血。加压包扎的力度要适中,既要达到止血目的,又要避免造成组织缺血坏死。030201直接加压止血法在伤口近心端使用止血带或布条等物紧紧勒住,以阻断血流。操作方法适用于四肢大动脉出血,加压包扎无法止血的情况。适用范围止血带使用时间不宜过长,应每隔1小时放松1-2分钟,以免引起肢体缺血坏死。注意事项止血带止血法将消毒纱布或棉球等填塞物塞入伤口内,再加压包扎。操作方法适用于伤口较深、出血量较大的情况,如颈部、臀部等处的伤口。适用范围填塞物要适量,既要达到止血目的,又要避免过度填塞影响伤口愈合。注意事项填塞止血法适用范围适用于各种外伤出血,尤其是加压包扎和填塞止血无法奏效的情况。操作方法使用绷带、三角巾等物品对伤口进行包扎,以达到止血目的。注意事项包扎时要松紧适度,既要达到止血目的,又要避免过紧影响血液循环和过松导致包扎失效。同时,要注意观察伤口情况,及时调整包扎方式和力度。包扎止血法03包扎技术适用于肢体粗细相等部位,如颈部、腕部等。操作方法:将绷带作环形重叠缠绕,第一圈环绕稍作斜状,第二圈、第三圈作环形,并将第一圈斜出的一角压于环形圈内,最后用胶布将带尾固定。环形包扎法螺旋包扎法适用于肢体粗细相差不大的部位,如上臂、大腿等。操作方法:先按环形法缠绕数圈固定,然后由下而上作螺旋状缠绕,每缠一次应向前移动1/2或1/3周,最后用胶布固定。“8”字包扎法适用于关节部位的包扎,如肘、膝、腕、踝等关节。操作方法:于关节上下方,各作一环形包扎,然后自关节下方绕至上方,8字形来回缠绕。适用于身体各部位的包扎,如头部、胸部、腹部、四肢等。操作方法:将三角巾底边折叠成两指宽,置于伤口下方围绕身体一周,在伤口上方打结固定。也可将三角巾顶角打结后置于伤口处,将底边两端围绕身体一周在背后打结固定。三角巾包扎法04固定技术03注意事项需选用长度、宽度合适的夹板,固定时应超过骨折上下两个关节,并在骨突处加垫保护,以防止局部受压。01适用范围四肢闭合性、无骨折端外露的骨折。02优点操作简单,固定牢靠,易于调整。夹板固定法石膏固定法适用范围四肢闭合性骨折、脊柱骨折及关节脱位等。优点可根据肢体形状塑形,固定作用确实可靠。注意事项在石膏未干固前,不应搬运和压迫,以免石膏变形或折断;石膏干固后,应注意保护皮肤,防止压疮。开放性骨折、多发性骨折、骨折合并血管神经损伤等。适用范围具有固定和牵引双重作用,便于伤口处理及护理。优点需熟练掌握外固定器的安装和使用方法,保持针道干燥清洁,预防感染。注意事项外固定器固定法123现场急救时,在没有专业固定器材的情况下使用。适用范围利用伤者自身身体部位进行固定,简单易行。优点自体固定的稳定性较差,应尽快将伤者送往医院接受专业治疗。注意事项自体固定法05搬运技术救护者站在伤病员一侧,将其一侧上肢绕过救护者颈部,用手抓住伤病员的手。另一只手绕到伤病员背后,搀扶行走。扶持法救护者背向伤病员,让伤病员伏在背上,双手绕颈交叉下垂;救护者用两手自伤病员大腿下抱住其大腿。背负法救护者抓住伤病员衣扣、领带、腰带等将其拖走。此方法适用于体重身材相仿的伤病员,不适用于脊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