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抑郁症早期改善研究方案

抑郁症早期改善研究方案_第1页
1/12
抑郁症早期改善研究方案_第2页
2/12
抑郁症早期改善研究方案_第3页
3/12
抑郁症早期改善讨论方案(一)讨论题目:抑郁症早期改善讨论方案(二)项目经费来源:既往项目余款。(三)讨论目的:1.探究2周早期改善的相关(生物、社会、心理)影响因素。2.探究2周治疗反应预测近期(8周-12周)疗效。讨论背景抑郁症是高患病率、高复发、高致残和高自杀率的疾病[1-4]。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显示抑郁症患病率为10%,终身患病率为16.2%[5]。我国抑郁症患病率是6%,女性患者明显多于男性[6]。世界卫生组织在2025年发布的一份题为《抑郁症:全球性危机》的报告中指出,抑郁已成为中国第二大负担疾病,估计在2030年将上升至世界疾病负担首位。抑郁症患病率高、疾病负担重,但目前科学界对其发病机制、客观诊断标记和高效治疗这三个重要的临床科学问题仍不清楚[7],原因之一是至今为止还没有公认的生物学标记物及临床检查方法可以作为临床讨论的金标准。20世纪80年代 Quitkin[8-11]等人对于抗抑郁药的讨论奠定了后来面对抗抑郁药无反应时需要到4周以后再调整用药的基础。因此当前所有指南描述的换药时间都是4周,但是在临床实践中,许多病患都等不及4周,抗抑郁治疗无效或效果不佳时,患者的依从性受到严重影响,因此不断有针对早期换药的讨论。2025年一篇系统综述指出在第二周HAMD-17减分率未达到20%的35%重性抑郁障碍病患中,继续用原来的药物治疗后获得效果的病人比例只有4%[12]。因此,抗抑郁药物治疗2周无反应者继续使用原来药物的无效率高,该作者建议换药。2025年Stassen等分析了使用7种(丙米嗪,吗氯贝胺,阿米替林,氟西汀,氯米帕明,米氮平和帕罗西汀、安慰剂)不同的单抗抑郁药治疗2848例诊断为MDD的患者,希望找出药物起效的时间。他们的讨论结果显示经抗抑郁药治疗,患者的平均改善时间(the mean time to onset of improvement)是13天,反应(response)时间是19天,且在3到4周后仍未起效者治疗效果与安慰剂组比起来没有差异。这个讨论提供了2到3周早期换药的依据[13]。那么,为什么有的患者治疗2周有效?有的患者治疗2周无效?有什么生物、心理、社会因素能够影响药物的疗效?值得探讨。自20世纪60年代起,讨论者们陆续从遗传、神经生化、神经内分泌以及神经免疫等方面提出了诸多病因假说,但迄今为止仍未完全清楚。近年来抑郁症发病神经免疫炎性机制及脑功能影像等是讨论抑郁症的热点领域。Maes等于1999年提出了抑郁症的神经免疫炎性学说。自此,炎性介质与抑郁症的关系得到了广泛的讨论。在抑郁症炎性机制中...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抑郁症早期改善研究方案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