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我国城镇排水防涝与流域防洪体系衔接讨论导读:洪涝灾害包括内涝和外洪,两者既有区别又紧密联系。在对内涝和外洪关系分析的基础上,借鉴美国在城镇洪涝灾害防治方面的经验,提出城镇排水防涝和流域防洪在标准和技术上的衔接,详细阐述并分析了城镇排水标准、内涝防治标准、治涝标准和防洪标准规定的内容和彼此之间的衔接条件,从规划和工程两方面提出了技术衔接的途径,并提出明确排水防涝与防洪的职责与界限、加强规划管控、加强信息共享和建立联防联控机制等建议,以期为新时代城镇排水防涝和流域防洪工作提供参考。0 前言2025 年 6 月 1 日至 7 月 28 日,长江流域平均降水量为 528.8 mm,较常年同期偏多 50%,为 1961 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多,太湖流域平均降水量为 690.1 mm,较常年同期偏多 1 倍,为历史同期第二多,持续性强降水导致我国部分流域出现了严重的洪涝灾害。洪涝灾害包括内涝和外洪,两者既有区别又紧密联系。本文拟在对内涝和外洪关系分析的基础上,借鉴国际上发达国家在城镇洪涝灾害防治方面的经验,提出内涝和外洪防治在标准和技术上的衔接,并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新时代城镇排水防涝和流域防洪工作提供参考。1 内涝和外洪的区别1.1 内涝和外洪的定义内涝,根据《城镇内涝防治技术法律规范》(GB52025-0517)认为:是指一定范围以内的强降雨或连续性降雨超过其雨水设施消纳能力,导致地面产生积水的现象。标准中认为道路积水小于 15 cm,住宅底层不进水不是内涝,只有超过这一标准,且积水的退水时间超过一定标准,影响城镇安全运转才能定义为内涝。洪灾,根据应急管理部认为:是指由于江、河、湖、库水位猛涨,堤坝漫溢或溃决,水流入境而造成的灾害。根据成因可分成暴雨洪水(雨洪)、山洪、河流洪水、融雪洪水、溃坝洪水、冰凌洪水、泥石流、风暴潮等。1.2 内涝和外洪的关系1.2.1 产生的原因不同内涝主要是由于城镇本地降雨过多(强降雨或连续性降雨)、地表消纳能力不足(硬化面积过大、原滞蓄空间被占用)、城镇排水能力不足(管道和内河排水不畅)、局部地势低洼等原因导致超过一定标准的城镇雨水径流(内水)在城镇无法排除而造成。外洪主要是由于暴雨、急骤融冰化雪、风暴潮等原因引起流域性河湖水体的水位上涨并超过流域防洪标准的承受能力而导致堤坝漫溢甚至溃决、洪水(外水)进入城镇而造成。1.2.2 管理空间不同内涝科学防治的管理空间是城镇尺度,对城镇范围以内降雨产流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