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县 2025 年经济工作务虚会上的讲话同志们:今天,我们利用半天时间召开全县经济工作务虚会,主要目的是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和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扣“十四五”规划中期评估关键节点,围绕“今年怎么看、明年怎么干”开展研讨。刚才,发改、工信、农业农村等 7 个部门做了发言,既晒了成绩、点了问题,也提了思路、列了举措,讲得很实在、很接地气。下面,结合近期调研和思考,我讲三点意见,概括起来就是“三个必须”——必须把准方位、必须抓住关键、必须实干担当。一、必须把准方位:在“时”与“势”的交织中锚定发展坐标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关键之年,也是我县推进“产业转型突破年”的攻坚之年。从全国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总基调,出台一揽子化债、促消费、扩投资政策,特别是加大对县域经济的支持力度,为基层发展注入了“强心剂”;从全省看,省委、省政府提出“强省会”战略向县域延伸,重点支持特色产业集群发展,我县作为传统农业大县、新兴工业板块,正迎来“政策叠加窗口期”;从自身看,经过近年来的接续奋斗,我县G 党 P 增速连续 8 个季度高于全市平均水平,2024 年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285 亿元、增长 6.2%,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 8.1%,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达 4.2 万元、2.1 万元,创历史新高——这些数据背后,是*镇食用菌产业园从“小作坊”到“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的跨越,是*新能源项目从“签约落地”到“首期并网发电”的突破,是*老旧小区改造从“群众抱怨”到“交口称赞”的转变。但也要清醒看到,我们的发展还面临“三个不相适应”:一是产业质效与“高质量发展”要求不相适应。虽然规上工业企业数量突破 120 家,但产值过 10 亿元的企业仅 3 家,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低的问题依然突出,比如我县茶叶种植面积达 15万亩,却因深加工能力不足,70%的鲜叶以原料形式外销,利润大头被下游企业赚走。二是要素保障与“项目攻坚”需求不相适应。用地指标紧张、融资渠道单一的问题仍未根本解决,今年谋划的 32 个重点项目中,因用地手续滞后导致 11 个项目未能按期开工;同时,懂经济、会招商、善服务的专业型干部还比较紧缺。三是民生短板与“共同富裕”目标不相适应。教育、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农村地区仍有 5所小学存在校舍老化问题,部分偏远村卫生室设备陈旧,群众“上学远、看病难”的痛点尚未彻底消除。同志们,方位对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