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织》ppt课件6•课文背景与作者简介•文本解读与赏析•主题思想探讨与价值体现•知识点归纳与拓展延伸•思考题与课堂互动环节•总结回顾与作业布置contents目录课文背景与作者简介01CATALOGUE清朝康熙年间,社会相对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蒲松龄在这种背景下,以民间传说和现实生活为素材,创作了《促织》。清朝是中国古代文言小说的高峰期,出现了许多优秀的文言短篇小说。《促织》是其中的代表作之一,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促织》创作背景文学背景社会背景生平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号柳泉居士,山东淄川(今淄博)人。他一生科举不第,以教书和著作为生。成就蒲松龄是清朝著名的文学家和民间文艺家,他的代表作《聊斋志异》是中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的巅峰之作,被誉为中国古代文言小说的“王冠”。蒲松龄生平及成就发展历程清代文言短篇小说在继承明代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创新。作品数量众多,题材广泛,艺术水平高超。代表作品除了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外,还有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袁枚的《子不语》等也是清代文言短篇小说的代表作品。艺术特色清代文言短篇小说注重情节构思和人物塑造,语言简练、生动,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地域特色。同时,作品中融入了丰富的民间文化和传统艺术元素,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清代文言短篇小说概况文本解读与赏析02CATALOGUE引子成名因交不出蟋蟀而遭受痛苦。开端成妻卜得佳虫,成名得虫欣喜。情节梳理与结构分析儿子弄死促织,成名面对灾难。发展高潮结局成子起而复死,魂化促织。成名因祸得福,大喜过望。030201情节梳理与结构分析结构分析两条线索:明线为成名一家不幸遭遇;暗线为成子魂化促织,斗败大公鸡。情节跌宕起伏,曲折多变,引人入胜。情节梳理与结构分析成名成妻成子县官人物形象塑造及特点01020304善良、忠厚、老实,既怕官,又敢于反抗。机敏、泼辣、果断,有主见。天真烂漫,纯洁无邪,活泼可爱。贪鄙、昏庸、残暴。语言风格与艺术特色语言风格:简练、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情节曲折离奇,引人入胜。环境描写细腻,烘托气氛。艺术特色人物形象鲜明,栩栩如生。讽刺手法运用得当,揭示社会黑暗。主题思想探讨与价值体现03CATALOGUE《促织》主题思想概述寓言故事背后的哲理《促织》通过讲述一个关于勤劳与懒惰、智慧与愚蠢的故事,传达了深刻的道理,引导人们思考生活的真谛。对人性的深刻揭示故事中的人物形象鲜明,展现了人性的多面性,既有善良、勤劳的一面,也有贪婪、懒惰的另一面。倡导积极向上的价值观通过对比不同人物的命运和结局,故事倡导了勤劳致富、智慧取胜的积极向上价值观。勤劳与智慧是成功的关键01在当今社会,勤劳和智慧仍然是取得成功的不可或缺的因素。《促织》所传达的勤劳致富、智慧取胜的观念,对于现代社会依然具有指导意义。警醒人们远离贪婪与懒惰02故事中贪婪和懒惰的人物最终都受到了惩罚,这提醒人们在现实生活中要警惕贪婪和懒惰的侵蚀,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勤奋的精神。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03《促织》作为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的代表之一,通过对其进行解读和探讨,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现实意义与社会价值体现故事来源与文化背景比较东西方寓言故事在来源上有所不同,中国寓言多来自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而西方寓言则更多来源于古希腊、罗马的神话和传说。这种差异反映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主题思想与表达方式异同虽然东西方寓言故事在主题思想上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都强调勤劳、智慧、诚实等美德的重要性,但在表达方式上却存在差异。中国寓言往往采用含蓄、隐喻的手法来表达主题思想,而西方寓言则更加直接、明确。跨文化交流与融合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东西方文化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通过对东西方寓言故事的对比研究,可以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和融合,推动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发展。跨文化对比:东西方寓言故事异同知识点归纳与拓展延伸04CATALOGUE掌握文中出现的生词、难词,如“促织”、“蟋蟀”、“窸窸窣窣”等,理解其含义并学会运用。重点词汇分析文中的句式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