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材料用典】进不失廉,退不失行【例文】对共产党人而言,修身律己是终身课题。名节如璧不可污,身正方能行远途。新时代新征程,党员干部需秉承正人先正己的原则,把党纪国法、公义廉耻作为心中戒尺,将严“”于律己、修身自律奉为圭臬, 进不失廉,退不失行 ,永远保持清正廉洁的崇高本色。(中国纪检监察报《不能正其身 如正人何》)【典故】出自春秋齐国晏婴《晏子春秋·内篇问上》,进不失廉,退不失行。【释义】意思是,做官时要做到廉洁,退位后要保持好的节操。【赏析】“古人讲, 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意思是说,真能端正了自身的行为,从政治理便没有那么难,但如果不能端正自身的品行,又怎么去使别人行为端正呢。以身为范、修身正己,然后方可正人、化人。在向他人提出要求之前,必须先严于律己,实现自我修养与自律,如此才能获得他人的尊重与信任,有效地发挥领导与示范之效。《韩非子·外储说右下》记载了一则公孙仪嗜鱼但拒鱼的故事:公孙仪是战国时期鲁国的宰相,特别喜欢吃鱼,因此献鱼者络绎不绝,然而公孙仪皆婉言拒之。其弟子对此颇感困惑,遂问道:您素来嗜鱼,何以他人好意馈赠,却拒不接受?公孙仪说:正因我酷爱吃鱼,故不可收受。虽食数鱼不足挂齿,然若我常受人馈赠,恐将招致贪污之恶名,终致宰相之位不保。届时,纵使我仍嗜鱼,亦无福消受。公孙仪深知若因一“”时的贪念而失去原则,终将 哽喉 的道理,启示我们在做任何事情时,均应做到有节制、知克制。清正廉洁,是融入共产党人血脉之中的不变本色,也是共产党人代代传承的红色基因。回望我们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从党诞生之日起,清正廉洁作为共产党人必须具备的政治操守,就始终与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连接在一起。历史和现实都表明,始终保持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是我们党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制胜法宝。【用法】主要适用于警示教育、廉政建设类讲话,侧重强调廉洁自律,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严于律己,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堤坝,以内无妄思保证外无妄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