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毒物品事故的现场急救有毒物品中毒事故是一种或数种物质释放的意外事件,在短时间或较长时间内损害人体健康或危害环境,使机体引起中毒病变,常危及群体发病造成环境公害,给国家和民众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和不良社会影响。因为有毒物品中毒,常为群体发病,故现场的及时、准确抢救处理受害者,对其健康及疾病转归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在抢救过程当中,时间就是生命,须争分夺秒地果断处理,如报警、堵源、清除有毒物质危害源,防止毒物扩散对人体的继续作用。另一方面则是医学急救,实行正确、快速的急救措施去处理各类中毒者。但正确的处理来源于正确的诊断,正确的诊断来源于生产现场的实践。各种毒物有不同的理化性和毒性,对人体可累及不同的靶器官而出现不同的临床表现。只有熟悉和掌握各种有毒物品的特性和毒性,才能有的放矢进行有效的现场急救和处理。一、有毒物品中毒事故的危害性有毒物品中毒事故是灾难医学的重要内容。50 年代以来,各发达国家不断进展各种工业,各类事故业与日俱增。我国由于工业进展很快,在各类化学物品的生产、运输和使用过程当中,急性中毒事故屡有发生。1979 年 9 月 7 日浙江温州某电化厂,因一只钢瓶内储留液体石蜡油 10ml,在灌注液氯前未净化,液氯与石蜡起加热反应,急剧增压膨胀而致液氯钢瓶爆炸,使车间内所有液氯钢瓶及贮氯槽发生连续爆炸,10.2 吨液氯瞬间泄漏,厂房炸毁,员工和居民 1200 余人在毫无防备下吸入氯气,当日死亡 59 人,中毒住院近 800 人。1992 年 3 月 18 日上海某制药厂两员工在生产时违章离岗,将 1.8 吨硫酸二甲酯(DMS)溢至真空泵内,造成生产事故,抢修人员即用 30%氨水 2 吨冲洗真空 泵后未带好防毒面具进入现场拆泵检测、修理,造成 18 人 DMS 和 NH3混合气吸入中毒,1 人误诊死亡。1995 年 7 月 30 日煤气公司管道工在上海中山南路地段为居民安装低压煤气接管过程当中,阻气袋意外发生爆裂,5 名工人先后因 CO 中毒死亡,其他 13 名民工 CO 中毒。2025年 10 月 24 日,一辆运载 10.7 吨氰化纳毒物品的槽车在福建省上杭县境内翻车,毒品外泄,造成周围群众急性中毒 90 人,经过相关部门六个昼夜的精心组织,通力协作和科学抢险施救,事故现场及周边由于部分泄漏的氰化纳造成的污染基本得到控制。2025 年 11 月 24 日 XX 市发生一起氯气泄漏事故,毒源来自一个被废置在公共垃圾场的氯气钢瓶。事发当晚,有 200 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