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时核心考点突破[考情分析]从上看,考查的重点有: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和包容性、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与作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文化自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从上看,既有选择题,也有主观题,且主观题有加大考查力度的趋势。核心考点一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1、(2017·天津高考)静止的时候,凝固着威严和庄重;走动的时候,流露出飘逸和洒脱。作为汉民族传统服饰,汉服交领右衽、系带宽袖,明显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传统服饰,从黄帝到明末清初,一直保持着相对一致的风格和形制,被誉为“穿在身上的诗书礼乐”。透过汉服文化可以感悟到()①一方水土养育一方文化②一个民族特有的审美情趣和价值观③文化对人们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的影响④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相对稳定性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答案B解析“明显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传统服饰”,可见题意反映的是中华文化的民族性而不是区域性,故选②不选①;从黄帝到明末清初,一直保持着相对一致的风格和形制,被誉为“穿在身上的诗书礼乐”,所以④符合题意,入选;③在题意中不能体现出来;故本题选B。2、(2017·天津高考)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举办的“英雄史诗不朽丰碑——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主题展览”,通过大量珍贵的图片和实物,全景式展现了红军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艰苦卓绝的光辉历程,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强烈反响。下列表述与该展览主题最为贴切的是()A、继承革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B、营造文化氛围,促进文化创新C、传承历史文化,展现时代精神D、坚定理想信念,推动文艺繁荣答案A解析以“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主题展览”全景式展现中国共产党“艰苦卓绝的光辉历程”,故符合该展览主题的是继承革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A符合题意,入选;B中“文化创新”、C中“时代精神”、D中“文艺繁荣”均与该展览主题关系不大,故均排除。3、(2016·北京高考)“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一件经历过战争的铁器,诉说着推动历史前进的必然和偶然;“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故城”,一副古旧的画卷,描绘出凄清荒凉的六朝时景,令后人触目伤怀……文物是无言的百科全书,承载着珍贵的历史信息。加强文物保护、管理和利用()①可以给文物保护部门带来较高的经济效益②是推动我国文化事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③有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④能够使国家占据世界文化发展的制高点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C解析“文物是无言的百科全书,承载着珍贵的历史信息”说明了加强文物保护、管理和利用的价值与意义,所以②③应选;答案是C。文物保护是为了更好的传承传统文化,不是为了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也不能使国家占据文化发展的制高点,①④错误。1、中华文化(1)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见证与表现原因源远流长①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②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包容性:①含义: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②意义:有利于与其他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博大精深①独特性:独树一帜,独领风骚②区域性:一方水土,一方文化③民族性: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2)中华文化的力量表现①对内: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激励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创造幸福生活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是激励每个中华儿女共同创造祖国美好明天的不竭力量之源②对外:始终显示了中华民族顽强的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怎样增强①方向保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②文化传承: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使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③文化交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发展本民族文化,做到以我为主、为我所用④立足于社会实践,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⑤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增强中华文化的凝聚力2.中华民族精神(1)伟大的民族精神基本内涵作用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