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通病主要有:板块破坏、接缝破坏两类。一、水泥混凝土板块破坏通病(一)、通病现象裂缝、断裂、表面麻空、剥落、磨损以及沉陷等。(二)原因分析1、路基不密实、强度不够,末按重型击实标准严格进行压实,或在施工养护阶段因水顺接缝渗入基层,使基层部分软硬不一、强度不均。在外力作用下,混凝土板体产生剪切,形成裂缝。2、由于地下水位升高及路面边缘水的渗透,或者因下水道的浸蚀,使基础软化,基层含水量增大,强度降低,受力不均而导致沉陷及裂缝。3、由于材料或施工质量不好,混凝土末达到设计质量要求,在设计荷载作用下产生裂缝,或因混凝土龄期不够而过早的重压及车轮作用都可能造成印痕、磨损及折断。4、在混凝土路面施工中,由于收浆过早或过迟,或使用吸水机时表面水末吸彻底,使水份在表面过量集中,水份蒸发后,表面留下水坑,形成麻面。或者在收浆后没有结硬前,缺少遮挡,遇暴风雨袭击形成小坑。5、施工中因平整度不够,在抹光时洒了干水泥,或骨料扩水泥浆集中表面,都可能引起剥落。6、锯缝不及时或者漏锯,当板收缩时,与基础间的磨擦阻力引起拉应力,或温差过大所产生的翘曲应力,与行车荷载所引起的应力之和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而形成裂缝。7、板体浇筑后,缺乏必要的养护手段,尤其是夜施工、白天曝晒,使混凝土湿胀干缩和徐变特性受到约束,产生裂缝、翘起。(三)防治措施1、严格按法律规范标准将路基压实,若发现路槽湿软或有地下水渗出,应及时处理,或设盲沟排水,或实行其它措施保证不透水基层的干燥和透水垫层的水稳性。2、基层是路面的弹性支承,其强度的高低,关系到路面质量的好坏。要求平整坚实、接触紧密、受力均匀、稳定性好。在浇面层前,对基层前,对基层须进行全面检查(平整度、密实度、弯沉值、断面尺寸),不符合验收标准的,不得进行面层铺筑。3、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前 30 天,必须由试验室做混凝土配比试验,得出最佳配合比。施工中严格根据施工工艺,确保混合料的水灰比,现场搅拌应有计量装置。凭经验加料加水存在严重的随意性,必须对基层顶面洒水湿润。4、裂缝补修。较小裂缝应及时将缝隙内土清洁洁净,用沥青砂或沥青玛蹄脂灌填,或者用环氧树脂结。较严重的裂缝,宜先将松动部分凿掉,除去碎块,清除灰尘,在干燥后用液体沥青刷缝壁,再填入沥青砂,并用铁夯捣实、用烙铁烫平。5、麻面、剥落、局部坑洞的修补。将尘土、碎屑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