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史专业攻读硕士学位讨论生培育方案一、培育目标本专业培育德、智、体、全面进展,毕业后能从事经济史教学与讨论,尤其是城市经济进展讨论、商业和市场进展讨论,以及城市经济管理、商业和市场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毕业讨论生应达到的基本要求是:1.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遵纪守法,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术修养。2.全面、系统地掌握经济史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熟悉本学科进展的前沿动态,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合理的知识结构和知识面,具有独立地从事经济史讨论的能力,能胜任本专业课程的教学,能胜任实际经济工作。3.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阅读专业文献,初步具有从事国际学术沟通的能力。4. 身心健康。二、讨论方向讨论方向为中国经济史讨论,主要于以下两个领域:1、中国城市经济进展讨论讨论中国城市经济进展的历程,探讨其进展的道路、模式与规律。在此范围内,可就某一断代、某一专题、特定城市、城市经济进展比较等不同领域进行重点讨论。2、中国商业和市场进展讨论讨论中国商业和市场形成、进展、演变的历史过程,探讨其运作方式、进展模式与规律,及其对当代的影响与作用。可对中国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商业和市场进行专题讨论,也可对不同类型及功能、特点的商品流通机制和市场机制进行比较讨论。三、学习年限实行两年制为主的弹性学制,实行中期水平考核分流制度。原则上第一、二学期以课程学习为主,第三学期部分选修课程的学习和调查讨论、搜集资料同时进行,第四学期以撰写硕士学位论文为主。四、课程设置与学分(见附表)五、应修满的学分总数讨论生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本专业硕士讨论生应修满 26 学分。其中必修课不少于 16 学分(马克思主义理论课 4 学分和第一外国语 4 学分,专业共同必修课 4 学分,讨论方向必修课 4 学分),选修课 10 学分。同等学历或跨专业考取的讨论生还必须补修 2-3 门本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方可参加硕士论文答辩。六、学位论文学生在修完学位课程后,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硕士学位论文的讨论和撰写。1.论文选题。论文选题应具有高起点、新的视角和前沿性,应具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2.开题报告。学生应在导师指导下确定论文选题。学生确定论文选题,撰写学位论文之前,必须作开题报告。开题报告应包括论文选题的理由或意义、国内外关于该问题的讨论现状及趋势、本人的详细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