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系统指标占用系数分析法“系统指标占用系数分析法”,简称“K法”,是笔者于1998年设计出来的一种有线电视系统指标分析、指标核算和指标设计的简易便捷方法,并于1999年在《中国有线电视》杂志第4期发表[1],已经过多年的应用开发和推广,收到比较好的成效,现将此法的基本原理和实际应用方法介绍给大家参考。第一节系统指标占用系数分析法的基本原理相对于“系统指标占用系数分析法”即“K法”来说,传统的有线电视系统指标设计方法可以称之为“系统指标分配法”,简称“P法”。应用传统的“系统指标分配法”做系统指标设计时,设计人员首先将有线电视全系统的某项指标总份额1(即100%),以不同的“系统指标分配比例系数K值”分配给前端、光链路和电缆分配网络等单元网络,再据分配比例系数K值换算出各单元网络的“指标分配值”。“系统指标分配比例系数K值”简称“指标分配系数K”,是以小数表示的百分比值,就表示某单元网络分配到的指标份额,占全系统指标总份额的百分之几。打个比方说,“指标分配系数K”就像政府财政预算中计划安排给某方面经费占总预算经费的百分比数值,而“指标分配值”就好像预算安排的具体经费数值。不过两者的计算方法是不相同的,计算所得结果数值的大小与分配比例系数大小的关系也是不相同的。财政预算比例愈大,安排给予的经费愈多;而某单元“指标分配系数K”愈大,表示对这个单元质量要求愈低,“指标分配值”也就愈低;“指标分配系数K”愈小,表示对这个单元质量要求愈高,“指标分配值”也就愈高。比如,分配给某单元网络C/N指标的指标分配系数KC/N=0.5,就表示该单元分配到占全系统50%的C/N指标,分配到的指标值C/N=47dB;如果分配给某单元网络C/N指标的指标分配系数KC/N=0.05,就表示该单元分配到仅占全系统5%的C/N指标,分配到的指标值C/N=57dB。后者的指标分配量仅占前者的十分之一,而指标值却要比前者高10dB。就是说,分配到的K值愈小,要求的指标值愈高;分配到的K值愈大,要求的指标值愈低。根据各单元网络的指标分配系数K值计算各单元网络的指标分配值的算式如下:C/N分配值=44-10lgKC/N分配值(dB)CTB分配值=55-20lgKCTB分配值(dB)CSO分配值=55-15lgKCSO分配值(dB)表2.1-1为具有一级光链路的HFC系统指标分配系数K值和指标分配值计算举例。随着有线电视事业的发展,对系统质量指标要求的不断提高,“系统指标分配法”在实际运用过程中暴露出一些不足之处[3],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表2.1-1一级光链路HFC系统指标分配举例项目C/NCTBCSO系统设计指标值(dB)445555前端指标分配系数K0.10.10.1指标分配值(dB)54.07570一级光链路指标分配系数K0.300.300.30指标分配值(dB)49.265.562.8电缆分配网络指标分配系数K0.600.600.6指标分配值(dB)46.259.458.3第一,新分配的指标,难以和已经客观存在单元网络的实际指标相符合。在有线电视网络建设初期,系统一片空白,全系统的指标任凭设计者分配安排,不存在什么问题。近年,系统的局部或大部已经建成,在对局部网络的新建或进行更新改造时,也对全系统来一次“指标分配”,并使分配的K值总和为100%。这样设计出的系统质量指标表面上保证能附合相关标准,但实际上重新分配给已经客观存在单元的指标难以与其实际指标相等,通常又没有人去核算一下是否相等,即使不相等,通常也没有调整和解决的办法。因此,用这种方法设计出来系统,其质量指标就很难得到保证。第二,系统的实际指标与系统设计指标容易发生不相符合的现象。从书刊的文章中和所接触到的实际网络中发现,采用“指标分配法”设计和安装的网络,容易发生系统的实际指标与系统设计指标不相符合的现象。究其原因,首先是由于主观摊派分配的指标往往不能与实际需要相符合、不能与早已客观存在的单元网络实际指标相符合。其次是分配指标时容易遗漏了一些占用指标的器件,如分前端的放大器和光接收机末级电放大器等;另外,像系统中失真指标占用比例最大的器件——用户放大器,往往没有专门考虑安排分配指标,容易造成指标失控。再者是指标分配法只讲大块单元网络的指标分配,没有强调将指标落实到每一个器件并逐一计算出它们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