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交警突出问题的对策 浅析当前交警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对策近年来,我市公安交警队伍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从总体上看,执法形象有所好转,服务意识有所增强,执行能力有所提高,综合素养有所提升。但通过这次“大走访”调研,当前我市交警队伍中同样也暴露出一些警民共急、上下同忧的突出问题,亟待实行有效对策加以解决。 一、当前交警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执法理念出现偏差,导致乱作为现象突出,公信力下降。主要表现:一是执法“利益化”,部分基层单位本位主义思想严重,以罚代法,执法创收,与民争利。二是执法“商品化”,少数民警利用执法特权“索、拿、卡、要”,搞权钱交易。三是执法“人情化”,个别民警在执法中不忠于法律,不忠于事实,办人情案,关系案,造成执法不公,民怨较多。四是执法“简易化”,存在一般程序简易化,先处罚后裁决,忽略告知、送达程序以及超标越权处罚。 服务意识存在差距,导致不作为、慢作为现象普遍,执法形象受损。一是“冷、硬、横、推”恶习难改,尤其是车驾管窗口、事故处理岗位屡禁不止。二是“不作为”、“慢作为”盛行。如事故处理接处警不及时,道路拥堵后相关单位互相推诿,群众上门求助不理不睬,领导之间分管工作相互扯皮等。三是没有好处不办事的坑民意识抬头,利用手中执法特权“管、卡、压”,有利可图的事抢着办,无利可图的事拖着办。四是承诺服务不兑现,便民利民措施落空。 职业工作压力过大,导致民警心理失衡,敬业精神减退。一是警力不足,年龄老化,民警常年超负荷运转,身心疲乏。特别是少数一线民警感觉政治上没盼头,经济上没想头,工作上没尽头,,精神不在状态,甚至产生逆反心理,消极怠工。二是执法环境越来越差,执法阻力加大,民警常年处于受气挨骂、忍辱负重,群众不谅解、领导不理解、家庭不宽解的心理压力之下,厌倦职业,心理失衡,进而工作作风漂移,畏难情绪大,整天盼轻松事,油水岗位,追求舒适安逸。三是公务员工资套改后,民警工作实绩与工资收入考核脱钩,“上班不上班,拿一样多”,少数民警心态转变,工作不求上进,追求个人实惠,一心想着捞“外快”,搞第二职业。 队伍综合素养下降,导致执行能力弱化,执法水平不高。近几年来,由于公安交警机关进人体制存在问题,公安对口专业人材进不来,军转干部转入多,新增农机移交人员比重大,加之队伍年龄结构逐年老化,致使交警队伍整体素养呈下降趋势。目前我市 800 多名交警,平均年龄接近 45...